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一八五三>第五八二章 三舰命名

陈村几个兄弟中,随船同行的陈老四,这时,就转过头自豪的介绍道:“杨副军长,这三艘护卫舰虽然洋人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动工,但是我们拒绝了洋人参与建造的提议,从船体设计到正式开工,再到焊接每一块钢甲,完全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亲力亲为,这是我海军第一批纯国产化的战舰。”

东海舰队在之前造了二十艘炮艇,除了火炮,其他各方面都有洋人参与,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完全的国产化。

“哦?”杨水娇迫不急待道:“那你给我们说说,与洋人的护卫舰到底有哪些不同,又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这个....”陈老四尴尬的笑道:“新技术肯定是有的,但是前年十月我就南下去进攻香港澳门,直到现在才回来,我也不清楚啊,大哥在给总司令的报告中又说的不详细,马上要上岸了,还是由大哥向总司令汇报吧。”

王枫的心里也充满着期待,他把他所知的二十一世纪与舰船有关的知识一古脑儿全灌输给了东海舰队,虽然相当一部分概念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很难理解,却总能整出些成果吧,光从船的外壳上看,最起码应用到了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与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当然了,王枫最期待的还是速射舰炮,他在速射舰炮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希望东海舰队能带来欣喜吧。

在未来,由于角色定位的原因,东海舰队未必是中国海军实力最强的舰队,但他的历史最悠久,底蕴最丰厚,研发力量也最为强大,这是其他舰队所没法比拟的优势。

很快的,船队缓缓停靠上了码头,王枫刚一下船,陈老大就迎了上来。敬了个礼:“见过总司令!”

王枫回敬一礼:“你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为你们骄傲,现在给我详细说说吧。”

“是!”陈老大自豪的说道:“这三艘护卫舰,从设计动工到模拟实验。再到建造完成,历时两年半,因为我海军技术人员对一次性成舰具有十足信心,所以选择了同时建造三艘。

它们的排水量为标准两千两百五十吨,满载两千七百吨。舰长六十三米,舷宽七米半,最大吃水三米半,幸不辱命,速射舰炮终于研制出来,装备有三门122毫米舰炮,最大射程八千五百米,六门75毫米舰炮,最大射程六千五百米,每门炮标配一个弹药基数。最大可携带三个弹药基数....”

民盟军的海军建设最开始有法美专家参与,因此这三艘自行建造的护卫舰具有浓厚的法式风格,三根桅杆,前后两根为铁制,上方设有用于了望和攻敌的桅盘,中部的一根则是木质,出于强度与实用考虑,这根桅杆上没有设置大型桅盘。

这种三桅杆的设计,好处是可以张挂风帆,采用风力航行。节省煤炭和航行过程中的补给时间。

由于靠近舰艏的位置装有桅杆,前甲板空间有限,因此无法在舰艏甲板上直接装备火炮,只得改用耳台布置法。在前桅附近两舷设置突出船体的耳台,这也是法式三桅军舰标准的前主炮布置方法。

木壳战舰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还是要建造铁甲战舰,因此设计人员并未花费精力去更改法式设计,当铁甲战舰建造之时,会很自然的取消风帆。舰艏的空间也就空了出来。

这三艘护卫舰,两座耳台各装备一门122毫米口径速射炮,最大旋转角度12o度,火力能覆盖军舰前后方的较大范围,另在舰艉装有一门同型火炮,旋转角度21o度,这三门122毫米口径的速射舰炮担负主炮的作用,在主炮火力覆盖不到的范围,船体中部的主甲板两舷各安装三门75毫米小口径速射舰炮,通过开设在舷墙上的炮门向外射击,最大旋转角为为9o度。

而这两种舰炮,由于采用了制退复进机技术,虽然还不是太过于完善,只是初代产品,却基本上解决了由后座力导致的复位问题,122毫米舰炮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五发,75毫米则可以达到每分钟八发,这已经是当时世界上射速最快的舰炮了,并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22毫米舰炮,每分钟五发,这种速度与陆地火炮并不占优,可是别忘了,陆地火炮可以展开巨大的炮架,起着很好的稳定作用,而战舰的甲板显然不具备大地的强度,承载不了奇重无比的陆地炮架,只能使用相对轻巧的炮架,结果自然是稳定性变差。

制退复进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水压气体式,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液体受压,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产生抵抗力,徐徐制止炮身后坐,复进系统则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的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

如此一来,通过制退复进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制退复进机的原理很简单,但思维的限制就如一道墙横垣在火炮技术前方,只有安装了制退复进机的火炮,才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火炮,从此之后,火炮不再受复位问题困拢,陆地炮也可以从巨大的重量中解脱出来。

这是火炮技术划时代的革命,目前民盟军新生产的火炮,即将全面应用制退复进机,同时技术部门已经在研发五联管小口径速射炮


状态提示:第五八二章 三舰命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