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狂战将军>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官复原职
事还没有正式公开,主公可以用罚罪屯田的名义派我去那里,我想这样应该不会引起袁绍的注意吧?”

荀彧道:“世清,说真的我不想你再碰这些与军事上有关的事,因为我怕你再冲动起来误事。再说我这里还要你帮我打理,你也走不开。而且以你旧日里的名望专屯那里,很容易被袁绍看出来。你若对那里有心的话,只要以巡视的名义去看一看便可,不可久呆……世清,凡事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张仁心道:“哎?以前对我提出的事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不过现在却有所规劝了嘛!也好,多个人提点我总是件好事,至少我知道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做。”

当下张仁拱手道:“谢荀公指教!”

荀彧微微点点头,心道:“似乎这小子是比以前要更稳重了一些,这样我也能省心些。不过以后还是应该多提点他才是,必竟一个人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之后几日张仁便老老实实的帮荀彧处理政务。这两个人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彼此之间早就有了默契,合作的效果绝对是1+1gt;2,很快大量积压的政务便清理顺当。看看情况差不多,张仁便提出去补给点看一下,荀彧也没有反对,只是再三的提醒他道:“切记你此去只是巡视,最多只能提出些建议,万万不可自以为事的下什么令。”

张仁点头上马,向这个补给点进……

早先张仁与荀彧商议选定修建补给点的地方位于官渡东南面约一百二十里左右的地方,那里主体是一片平原,西面有一座并不高的土山。南面有一条河面宽约三、四米的小河可提供水源。最主要的是这里避开了官渡到许昌的要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为了不引起袁绍一方的注意,这个补给点与一般的军屯点大体上一模一样,仿佛就是曹操领地里众多的屯田点中的一个。唯一不同的是别的屯田点都会接纳流民增加劳力,这里却并不接纳。三千多的屯田军士与工匠也都是荀彧从各个屯田点里挑选出来的,人员上的管理远比别处要严格得多。

既然是屯田那农作物自然没有少种,不过主体却是以产量高、收获期短的土豆为主。而且别处屯田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口粮之外都会把粮食送去附近的城市大仓,这里却是把收上来的土豆移植到别的地里来扩大种植面积。

此外除了常规屯积粮食所需修建的地窖与仓库之外,暗中还以开山寻矿为名挖空了土山修建暗仓来存放粮草军需,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还真在土山里挖出一个小煤矿来。这下到好,有了煤矿的掩饰挖山建仓更方便了许多,白天大张旗鼓的挖,晚上就悄悄的送军需物资进去。(关于挖山一节可能有些过份吧?而已,将就一下吧)

这里日常事务的负责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朱佩,暗中则是荀彧直接向这里下达指令。张仁带着四个侍卫到达时朱佩早就得到了指令,在营门口迎接他。

进入营中,张仁让朱佩带着他去四处看看。对于农田、营房的布局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张仁主要留意的是仓库与军士们的生活。

张仁道:“朱校尉,这里实际上是什么情况你心里应该有数吧?”

朱佩道:“这个我清楚。荀尚书给我的指令都写得很明白,另外就是对外保密,这里除了我之外也没人知道真正的用处。”

张仁道:“明面上的仓房放了多少粮草?”

朱佩道:“并没有放太多,一般只是营中一月的口粮。大部分时候将士们要吃的东西都是直接从地里收上来的。”

张仁道:“这样也好。带我去土山那里看看吧。”

来到土山,张仁进入山中的暗仓查看。这暗仓其实建得真的不错,进入后不久就分出上下两层,上层是仓库,下层则是通向煤矿。

张仁看过构造后道:“仓库与矿洞的构造安全方面没有问题吧?注意经常派工匠来检视。另外下层的煤矿不要挖得太深,够营中日常的用度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装装样子。”

朱佩叫过来几个工匠,让张仁仔细的询问。要说张仁对这些建筑知识也是个二百五,只是提出一些要工匠们注意的地方,如仓库的干燥、通风之类。至于怎么去保养那是工匠的专长。

末了张仁想起了自己所知的一些矿难,对这种看似原始的挖掘法有点担心,还有就是煤矿中的瓦斯气体是很危险的因素,而现在又全靠明火来照明,搞不好就会引事故,所以让从事挖掘工艺的工匠一定要多加小心,宁可少挖煤也要多注意安全。自己也在想:“电池是怎么做的?如果能搞些个手电筒之类的出来就好了……不过好难,我只知道电池里面有根石墨棒,主体是什么化学成份都不知道。再者相关的玻璃、灯丝这些我搞不出来啊!还有电源也只记得物理书上是说用金属棒去切割磁力线就能产生电力……什么时候找些磁石来试试看。”

回到营房用饭,张仁又在饭席间详细询问这里的产量等一些杂事。总的来说已经达到了他当初预计可供五万人就食的目标。

张仁道:“这里三千多人,有没有相应的自卫力量?”

朱佩道:“有五百步兵作为日常的警戒用。”

张仁道:“我看过营寨,似乎防卫的话稍弱了一些。现在并不是农忙时节,是不是该抽调出一些人力来修建一座岩?”

朱佩道:“这个荀公并没有明示过……合适吗?”


状态提示: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官复原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