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国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冲右突
上去,为奔袭新德里创造机会。

显然,凌云霄在亚纳河畔做的手脚有点多余。

因为亚纳河不是一条大河,最深处也不过3米,两岸近岸部分的水深不到打手 米,所以在印军看来,突击部队很有可能在水上行军,不留下车辙银,让追击部队无法判断其正确的行军方向。换句话说。就算凌云霄在亚纳河畔什么都不做,印军也会认为突击部队正在杀向新德里。

不管怎么说,复杂的战撤境给突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印军追不上突击部队,也不能怪其行军度,主要是印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与战赤视能力。换个角度看,如果印军拥有共和**队那样的战术侦察手段,也不会在各个战线上一败涂地了。

战术行动中,美国提供的战略情报根本起不了作用。

军事侦察卫星每过2个小时才从战场上空掠过一次,每次仅能监地分钟。就算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能够在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上找到突击部队的身影,因为突击部队一直在运动,所以在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将消息给五角大楼的时候,情报已经过时,不具有引导印军作战的价值。

找不到突击部队,凭什么围剿突击部队呢?

印军也想过解决办法,比如派出更多的地面侦察部队,提高搜索密度。问题是,制空权掌握在共和**队手里,制电磁权也掌握在共和**队手里。战斗开始后,数十架电子战机轮番到战场上空巡逻,使印军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全面瘫痪。虽然电磁压制无法完全阻断印军的通信联络,至少对有线通信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侦察兵不可能带着有线电台执行侦察任务,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传递情报。

事实上,印军好几次差点现突击部队。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突击的隐秘性,凌云霄不但加强了侦察部队,还在突击行动中让侦察部队始终负责外围突击任务,用的察兵对付侦察兵。这一部署的效果很突出,部队向珀勒德布尔推进的时候,侦察兵就干掉了好几支印军侦察部队。

侦察部队突然失踪,肯定是不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印军不可能立即现哪支侦察部队遭到了袭击。也就是说,等到印军反应过来的时候,突击部队已经走远了。

与印军最原始的战术侦察手段相比,突击部队的优势就太明显了。

从始至终,突击部队都获得了实时战场信息支援,时玄掌握着印军的调动情况。

部队渡过亚纳河,向马图拉挺进的时候,凌云霄就现,到达珀勒德布尔的印军竟然转向北上。更让他有点不敢相信的是,南面正在北上的印军也转向了珀勒德布尔,似乎准备跟随北上。

不管凌云霄有没有搞清楚局势,对他来说,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印军向亚纳河西岸集中,等于把马图拉让了出来。

虽然驻扎在马图拉的几个万印军并没离开,但是对突击部队来说,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能在马图拉好好打上一仗。

快到中午的时候,凌云霄让部队停了下来,再次请求空投补给。

虽然按照突击部队的标准,坚持战斗3天不成问题,但是在珀勒德布尔,为了打出气势,减少战斗伤亡,凌云霄没有在乎弹药消耗情况。当然,最需要补给的还是电能。越野行军的能量消耗非常惊人。是公路行军的3倍左右。也就是说,在公路上能够跑打手 如千米的战车在野外只能跑劲多千米。出于安全考虑,不可用光电池里的电能再停下来充电。按照标准作战守则,必须在剩余2筋电能之前进行充电。因为突击部队深入敌后,谁也不知道要在什么时候逃命,所以凌云霄把剩余电能的标准提高到了舰。越野行军还会对战车的行走机构产生更大的磨损,正常维护周期大大缩短。

以突击部队的活动强度,每天停下来休整一次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等待空投补给的时候,部队官兵抓紧时间养神。

凌云霄再次与裴承毅通了电话,汇报了前面的战斗情况,以及攻打马图拉的计划。

裴承毅没有反对攻打马图拉,只是提醒凌云霄,正在搜寻突击部队的印军已经过刃万,算上马图拉的守军,战场上的印军过坠万。如果攻打马图拉的行动不太顺利,绝对不能恋战,应该尽快撤退。为了让凌云霄重视这个问题,裴承毅还提到天心部队最好向东微退。拉弄战线。使印军不得不分散其二:

即便不用裴承毅提醒,安云霄也知道,攻打马图拉之后,突击部队只能向东前进。

点力分,运输机群投下了突击部队急需的弹药物资。

3个小时后,突击部队离开空投场,杀向马图拉。

此时,用来对付突击部队的印军主力部队还在亚纳河西岸向北推进。为了堵截突击部队,印军在戈西集结了大约旧个师的兵力,在防线两翼投入了上百支侦察分队,还在整条防线上建立了有线通信网络。

只要突击部队进入侦察分队的视野,就能通过又线通信网络将情报给其他作战部队。

问题是,突击部队根本没有委戈西。

傍晚。担任突前任务的侦察兵到达马图拉郊外。

按照凌云霄的请求,炮击从旧点刃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旧点匆分。

炮击结束的时候,突击部队的主力已经在马图拉外面摆好了阵列,进攻随即开始。

突击部队突然出现在马图拉,印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死守马图拉,随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冲右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