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人娘家本也算是书香世家,祖父曾在朝担任过大学士,父亲又是国子监祭酒,叔叔伯伯也有在翰林院任职的,门风和家声都还清正。当初老夫人让三老爷选了三夫人,也就是看中三夫人身后的家世,相信这样的人家教出来的女儿肯定温雅懂礼,不会无端在背后挑起兄弟争端。果然如此,三夫人进门这么多年,三老爷和候爷这一房都没生出什么争端来,算是和睦相处,自然与三夫人的家教有关。不过唯一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只生了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然后就别无所出。屋里也纳了几房小妾,更是一个个不会下蛋的鸡,只见把人抬进去,却就没见有孩子抱出来,真正是急死人。
不过现在三夫人提议把她的侄女收到誉儿那边,老夫人一听就满意,“如果你娘家真有这么个合适人儿,倒可以找个时间把她带来候府看看,也叫誉儿媳妇过下眼,若是她也觉得合意,自是可以定下来。”
三夫人大喜,她敢担保,誉儿媳妇一定不会反对,因为她进门这么好几天,自己可是一直在或明或暗的帮着她,她若是知好歹,自不应该将侄女推到门外。当下就连声道:“承蒙老祖宗看得起,媳妇今儿就回趟娘家,先给哥嫂通个气,等明天誉儿小两口回门回来,就把人带来让誉儿媳妇过过眼。”
萧姨娘没料到三夫人的主意打得这么快,一下子就往傅誉屋里塞了一个她的人,脸色就有一些不好看起来。然而转头一想,这也没什么,不是还有一个空缺么?于是稍正了正身子,开了口道:“这事还真该急一下,正好我娘家也有个年龄相当的侄女,上次来候府玩儿誉儿曾经看到过一次,那次听说誉儿还帮她在树上捡了一个纸鸢,对她的印象似乎也不错,若是誉儿有心,倒也可以把她也纳了来,而且是嫡出,身份也正得很,不担心低了誉儿的身份。”
意思就是三夫人介绍的说不定是个庶出,到了誉儿屋里,自家的侄女自要比她的侄女要高出一等。三夫人听了最后一句,鼻子都歪到了一边去。
萧姨娘的父亲是吏部侍郎,正四品,所以说娘家的出身也算清正。老夫人听着也满意,“若是誉儿自个儿欢喜,那不是更好?这下子倒不担心那孩子没后了……”
老夫人说着就红了眼圈,三夫人和萧姨娘赶紧相劝,“老祖宗日夜都思虑着这事,这不是祖宗有灵,都按着您的意思来了么?该欢喜才是,怎么又掉起了眼泪……”
三夫人说着就拿出绢子帮老夫人擦,几个人正说着,陈妈就禀道:“老夫人,三奶奶来了。”
老夫人忙道:“快请她进来。”
九雅一进来,老夫人就吩咐陈妈给搬了绣凳,上了茶品,然后才道:“明天是你回门的日子,为免你们一大早急急忙忙赶来奶奶这边,所以先就给你们把东西备好了,等一下你过去清点一下,看还差什么,就让陈妈再去准备。”
九雅赶紧起身谢道:“多谢奶奶关心。”
老夫人笑道:“你这小媳妇,谢什么谢啊,只不过回去后记得给誉儿在你爹娘面前多担待一些,他的情况你也知道,不能叫人把他看低了,知不知道?”
九雅忙应了,她自是明白,老夫人极爱面子,为了给候府长脸面,这次备下的回门礼自然也会相当丰厚。而且怕人嫌弃傅誉有残疾,先就在这里给自己打预防针。其实她哪里知道,傅誉已经上过宋府几次门了,而且次次去都会惹出事来,如果不是他高来高去的本事厉害,早叫肖氏一棒打死了,还焉能留他明日上门去?
她心里暗自笑,脸上却平静无波,当下拿出开好的方子递给老夫人,“之前华太医离开的时候什么药都没给奶奶开,孙媳又怕您那病什么时候来犯,所以拿来这么个方子,您可以叫人按这上面的配料每天煮点药膳粥来吃,时间长了,或许能将奶奶的病症压下去。”
老夫人接过那方子让萧姨娘看,萧姨娘诧异道:“老祖宗这病以前时常都会犯,每次都是华太医开了大把的药每天一大碗一大碗的灌,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只弄了这些粥来吃?”
九雅笑道:“姨娘应该也看得出来,那粥里也配有药材,只要份量和火喉拿捏准,效用不会比那些汤药差。何况奶奶年纪已大,每天都喝那些苦不拉叽的药,恐怕早已腻坏了,不如换种方式,说不定因为吃的心情愉快,那病就给彻底治好了呢?”
“哎呀,原来吃粥也能治病啊,还有这等好事?”三夫人也把那方子拿起看了看,自是有些半信半疑,“誉儿媳妇,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难道你以前学过?”
如果说女子在这个时代学医,还真是少见,而且一般正经人家的女儿,都是关在闺阁里学那琴棋书画,针线女红,若是去学医,就代表着要抛头露面,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不允许的,不怪三夫人有此一问。
九雅从容不迫地解释道:“这些东西哪里有机会学?只不过侄媳的庶祖母身体不太好,为了照顾她,侄媳便自己看了医书慢慢钻研,倒还真有些效用。如今侄媳的庶祖母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这才有了胆子开方子拿给奶奶试试。”
“呵呵,原来是个孝顺,差点错怪了她。这下子好了,誉儿媳妇开了这么个药膳方,以后再也不用喝那些苦得落嘴就想吐的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