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风云>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程师

后世对顾祝同有很多的评价,也给他冠上了很多的头衔,其中就包括“工程师”。

当然,这并不是说顾祝同是技术人才,而是指他擅长搞大工程,而且特别擅长管理与运作大工程。

早在脱下军装之前,顾祝同就已经在大工程上绽露头角。

这就是,他亲手主导了中国海军第一艘超级航母,即“长江”号的设计与建造工程,而且总共只用了不到三年。

当时,没有任何人相信,中国海军能在三年内设计与建造一艘超级航母。

顾祝同用事实证明,三年还有多的,“长江”号从绘制第一张图纸算起,到建成后交付给海军验收,只用了两年九个月十四天。

即便以战时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舰队航母的平均时间是两年,而建造大型航母的平均时间是三年半。

“长江”号的设计量是大型航母的两倍,建造工程量是大型航母的一点六倍。

在设计阶段,顾祝同总共动员了近三千名工程师,仅手工绘制的图纸,拼接起来就能从北京铺到广州。

建造阶段,总共有一万八千余名造船工人参与。

为了确保建造工程顺利进行,顾祝同还动用军队为造船厂运送设备与材料,确保运输工作畅通无阻。

当然,顾祝同也制订了激励机制。

这就是,设计与建造工作都分阶段进行,只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才能拿到奖金,提前完成则能获得额外奖励,而进度落后则会受到处罚。在设计与建造阶段,发放的奖金高达八千万华元。

当然,这笔钱花得很有价值。“长江”号的建造工期至少缩短了一年半,这相当于减少了一点五亿华元的建造经费。要知道,即便不算别的,仅占用船台,一年就要向造船厂支付数千万华元。

可以说,在设计建造“长江”号的时候,顾祝同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工程管理能力。

显然,让他来负责载人登月项目确实是最佳选择。

虽然并非没有能够与他同样厉害的管理者,但是在管理政府工程上,顾祝同绝对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载人登月项目启动之后,顾祝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管理框架。

按照他的要求,载人登月项目被拆分成了五个子项目,即运月球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地、工程制造与后勤运输。这五个子项目都有各自的总工程师与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处理技术问题,而项目总经理则负责项目运作。顾祝同并不过问项目的具体情况,只给总工程师与总经理安排任务,并且要求总工程师与总经理签下军令状,然后就是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的。

显然,在顾祝同手下做事肯定很辛苦,但是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肯定能尝到甜头。

比如,钱仲三出色的完成了其工作之后,不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双料院士,还在中国航天集团公司担任总工程师,获得的奖金更是难以计数。

当然,像钱仲三这样的科学家,把钱看得很淡,他们要的是名,以及科研成就。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总共有十二人担任过总工程师、十四人担任过总经理,而这二十六人中,后来有七人成为了部长级官员,九人获得了院士身份,八人在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担任高管。

这些,都与顾祝同有关。

这就是,只要出色的完成了工作,顾祝同就会给他们一封亲笔推荐信,而这封心就是获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可以说,在管理方面,顾祝同确实很有才华。

此外,顾祝同还非常重视技术。虽然顾祝同并不懂技术,在他拥有的众多头衔中,绝对没有“技术专家”这个头衔,而且即便与海军有关的技术,顾祝同的了解都不多,但是这并不表示顾祝同不重视技术。

事实上,顾祝同是中国第一批技术型将领中的领军人物。

在担任海军参谋长期间,顾祝同就格外重视技术。事实上,在大战期间,顾祝同就极为重视技术兵器。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技术装备都与顾祝同有关。

仍然拿“长江”号来说,这不但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级航母,也是第一艘大量采用了在大战期间、以及大战之后出现的新技术的航母。比如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光学助降设备、雷达导航系统、导弹防空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技术能够在“长江”号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顾祝同的功劳。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像“长江”号这么大的航母,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喷气式舰载机的经验,加上工程进度进展得十分迅速,所以要保守一些,避免采用过多的新技术,以确保“长江”号的建造工程能顺利完成,而且能够及时交付给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即便需要在航母上采用新式技术装备,也可以等到建造完成之后,通过改装来实现。

只是,顾祝同否决了一切妨碍技术进步的建议与意见。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长江”号不但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建造工作,还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战舰。

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核动力,“长江”号用上了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

也正是如此,“长江”号在兼程二十年之后,才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改进,并且在中国海军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程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