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风云>第一百三十章 战场外的任务

在正规战中,狙击手没有用武之地,反而是特种侦察兵有了发挥价值的空间。

九月底,陆战队成立了一支特殊部队,即以特种侦察兵为核心,由各个营的侦察连的侦察兵进行加强,再加上几名游击队提供的向导,组成专门的“反游击巡逻队”,去对付藏在丛林里的政府军。

准确的说,反游击巡逻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去与政府军作战,而是把政府军赶出丛林。

战术非常简单,陆战队动用直升机,把这些规模在三十人左右的小部队送入丛林,让他们去搜寻政府军的藏身之处,然后用炮击与轰炸来摧毁政府军的斗志,把政府军赶入大部队设置的包围圈。

只是,这套战术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在最初的几次行动中,陆战队确实达到了目的。比如在十月十日,陆战队就歼灭了盘踞在下韦拉帕斯省的近三千名政府军官兵。当时,三支反游击巡逻队突击了政府军营地,并且呼叫了空中打击。轰炸到来之后,政府军向西退却,而第三陆战师已经在这边部署了三个营的兵力,还调来了一个装备了二十四门榴弹炮的炮兵营,并且用直升机把另外两个营空运到了包围圈的南面与北面。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在最后一股政府军被消灭之后,仅有极少数政府军官兵逃脱,战场上至少有二千五百具政府军官兵的尸体,还有三百多名政府军官兵做了俘虏。在这场战斗中,第三陆战师仅付出了不到一百名官兵伤亡的代价,只是弹药消耗量极为惊人,炮弹就用掉了一万多枚。

可惜的是,这种打法并非在任何地点都管用。

仅仅七天之后,第五陆战师在围歼哈拉帕省政府军的战斗中就遭遇了滑铁卢,即政府军在遭到突击之后,并没有朝一个方向突围,而是分散成了规模在一百人以内的小部队,从各个方向突围。结果第五陆战师在动用了五个陆战营的情况下,紧歼灭了不到五百名政府军官兵,另外三千多名政府军官兵全部逃脱。

更重要的是,政府军很快就找到了应付陆战队围剿战术的办法。

这就是,藏到地面之下,不被陆战队发现。

十月底,第三陆战师在基切省南部组织发起了围剿行动,六支反游击巡逻队在搜寻三天之后无功而返,围剿行动宣布告吹。在反游击巡逻队返回后的第五天,政府军就在萨夸尔帕西面不到二十公里的地方伏击了一支前往圣克鲁斯-德尔基切的运输车队,护卫车队的步兵连损失了近六十名官兵,而政府军在战斗中只有不到两百人伤亡,参与伏击的政府军人数多达一千五百人。直到一个多月之后,第三陆战师才搞清楚,政府军就藏在反游击巡逻队曾经搜索过的丛林里面,只不过全部藏在地下,其挖掘的地下坑道体系足够容纳三千人,以及足够多的给养。

到年底的时候,几乎所有地区的政府军都转移到了地面之下。

对陆战队来说,这显然是从未遇到过的严峻挑战。

虽然在大战期间,中国陆战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只是当时的战场是一些面积狭小的荒岛,因此陆战队在战斗的时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现在的战场是大陆,即便是狭窄的大陆,也要比岛屿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在丛林里面,陆战队根本不可能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很多重型装备根本就无法开进丛林。

从某种意义上讲,陆战队的头号敌人不是丛林里的政府军,而是丛林本身。

在丛林里作战,陆战队必须面对一个客观问题,即中**队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只能使用最基本的武器与敌人作战。

这就意味着,陆战队需要承担与敌人同等的伤亡。

更严峻的是,受武器装备本身影响,这个问题被放大了。

在踏上危地马拉的海滩后不久,第五陆战师的官兵就发现,他们手里的武器并不适合在丛林中作战。

这就是,七点八毫米口径的自动步枪太大了。

不管是长度、还是重量、后坐力、射程、子弹威力等等,在丛林战中都显得过分,远远超出了实战需要,也就成了负担。

正常情况下,一名步兵只能携带一百八十发子弹。

实战早就证明,在一场丛林遭遇战中,步兵往往能在一个小时内打光全部子弹,而大部分战斗的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小时。

更要命的是,自动步枪的后坐力太大,使用起来很不顺手。

此外,受后坐力影响,自动步枪的实际射速并不快,而丛林战大部分是短兵相接,交战距离很少超过两百米,绝大部分时候都在四百米以内,而在突然而至的战斗中,步枪的射速远比射程重要。

当然,自动步枪的威力在丛林里也未必能够发挥出来。

这就是,如果射程太近的话,七点八毫米枪弹往往会直接贯穿人体,所造成的附带损伤并不严重,也就难以做到一枪毙命。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这就是,很多陆战队官兵抛下了自动步枪,拣起政府军使用的突击步枪作战。

与自动步枪相比,突击步枪在威力、射程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在丛林里显得并不重要,而突击步枪所具有的火力密度、以及枪弹在常用交战距离内所造成的伤害,还有中间型枪弹较低的重量所带来的更多的弹药携带量等等,在丛林作战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对此,李承志等狙击手是深有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章 战场外的任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