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无上黄金瞳>第670章 植芝家族驻地

无上黄金瞳-第670章植芝家族驻地

说起来,认祖归宗之后,凌家给凌少南带来的最大帮助不是几十代人积攒下来的巨大财富括一千多吨黄金和近万吨白银,但凌少南所掌握的财富也不差,这几年来他通过各种手段从国际市场收购的金银等贵金属不比凌家的积蓄差到哪去。也不是在凌家随处可见,被有意无意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董,虽然能被凌家看中的无一不是精品,但凌少南手上的这类东西也不少,并不怎么眼红它们。

而且不管是金银还是古董都是整个凌家所有,就算凌中泽这个家主也没有权利将它们随意支配出去,更不可能白白地交给凌少南。若不是有这么严格的家规,上千年来,凌家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祖训更是会被扔到不知道哪里去,怎么会有千余年绵延不断的传承?

实际上,最让凌少南欣喜和看重的是被凌家历代人费尽心思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下来的各种古籍!

当初,凌中泽亲自带着凌少南参观凌家时,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物,凌少南只是稍微表现出了一些惊讶,但当看到那堆满了几间巨大的石室,数以十万计,被妥善地整理保存的众多古籍善本时,他的眼睛瞬间就瞪大了,粗略了看了看这些古籍的名录后更是激动得差点要浑身发抖!这里的书籍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外界已经失传,甚至有些是连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的真正孤本!

其中最让凌少南惊喜莫名的,他居然看到了一套《永乐大典》,是完整的一整套,而不是零散的一两册!而且其中居然有一部分是原版,而不是抄录的副本,其价值简直不可估量!

对华夏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永乐大典》这部最大的类书,它连同目录在内总共有2)37卷,装成11095册,全文包括约3.7亿字和大量的插图,汇集了七千余种书籍,收录了14世纪以前华夏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等各方面的内容,堪称是华夏古代,尤其是汉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历经战火和动乱,到如今,能够留传下来的《永乐大典》只有不足800册,十不存一,其中大部分还在国外,可想而知凌少南在看到这个堆满了上百个大书箱的大块头时的心情有多么激动了。

大讶之下,凌少南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了这部传奇一般的大典为什么会出现在凌家:既然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凌家自然不会放过接触各类典籍最多的一个政府部门——历代王朝的翰林院,虽然不可能做到任何时候翰林院中都有凌家子弟存在,但跟那些翰林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还是可以保证的。

当年,《永乐大典》编纂的消息传出后,凌家就意识到了它的价值,以最快的速度买通了一些负责修书的人——没有实权的翰林们生活可是很清苦的,将他们修书时的底稿弄了很大一部分出来。而等到大典编纂成功后,凌家又用各种手段将其一册一册地带出来抄录。

虽然祖上当年所用的手段让凌少南颇有些哭笑不得,但对结果他却是非常满意的,这些承载着华夏几千年文化传承的珍贵典籍可是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须知,这几年里,凌少南对国内那些高校的捐款并不仅仅局限于理工科研方面,对于人文历史类研究的资助也颇为可观,因为他一向认为现在以及往后几十年间的华夏,科技落后并不是唯一问题,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民族自信心崩溃、道德沦丧和信仰匮乏才是根源之祸。虽然凌少南并不认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但至少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情况有一些改观。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正确的历史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了解,不能正确认识的民族,你还能指望他的未来有多么光明吗?

针对这种变态扭曲的状况,凌少南一直在努力想要扭转,不仅在于卫国基金会投资兴建的中小学中使用全新编写的课本,还在各高校中组织了很多学者发掘历史真相,但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乏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现在有了凌家这些古籍的支持,终于算是补足了这块短板。

…………

时近隆冬,东京的天气也冷了下来,市区虽然繁华依旧,但在郊外的密林处,冬天已经清晰地印下了自己的脚印,前几日的一场小雪还残留在树梢枝头,平添了几分萧索之色。

在一条罕有人迹的林间小道上,一前两后三名年轻男子慢慢地行走着,前方那人一边走还一边四处张望着,如果不是时节不对,简直就是踏青郊游一般惬意。而跟在后面几步外的两名男子就没这么轻松了,不仅神情严肃,目不斜视,其中一人还用双手将一把带鞘的长刀抱在胸前,为这如画一般的风景增添了几丝肃杀之气。

这三人正是凌少南、张楚和李继。

因为打着“武术交流”的幌子,所以凌少南这次前来东京,不仅没有联系他的几个代理人,就连凌天投资集团东京分部的管理层也没有接到通知,前来接机的只有极武道馆东京分馆的弟子。

本来,凌少南一行人在三天前就已经来到东京了,之所以盘桓至今,一是因为他依足了礼数,没有直接打到日本几个武道组织的门上,而是非常正式地投帖拜访,用他的话说,“我们都是文明人,不能像东洋小矬子一样尽使些见不得光的阴暗勾当,人被狗咬了一口,


状态提示:第670章 植芝家族驻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