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天下枭雄>第三十七章 被迫南撤

原创房玄龄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他比谁都了解这位年轻的主帅,房玄龄能理解他心中的那种无奈和忧虑,他知道李世民不愿意两线作战,想放弃河东,但是李渊却不肯,这其实就是一种为将者的痛苦,明知不可为而被迫为之5原创首发]

“你要站在你父亲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难道他不知道两线作战的艰难?他也知道,但是他要谋全局,他的目光是天下,如果失去河东这个屏障,就会使关陇处于一种威胁之中,尤其是杨元庆这样的强势枭雄,河东是你父亲的起家之地,是帝王的基业,它就像是你父亲的孩子,无论如何他都舍不得放弃。”

李世民叹息一声,“我知道他舍不得,可是我们为了这个舍不得而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叔父阵亡,两万jing兵失去,我估计太原的五万军队也完了,还有我手上的七万军队,最后我还能保住多少?不能为了一个舍不得就毁了我们的天下之梦。”

“可是你若一战不打,一点营救兄弟的姿态都没有,你怎么向父亲交代?”房玄龄一句话点到了根本上。

李世民望着帐外的天空,他慢慢站起身下达了命令:“传我的命令,命尉迟恭为主将,率两万军攻打霍邑县。”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号角呜咽,两万唐军携带数十架攻城梯向霍邑城汹涌杀去。

霍邑城高三丈,用巨大的岩石砌成,墙的正面十分光滑,大石块垒得密密实实,找不到可落脚攀登的接缝,高墙顶部外凸,犹如海浪冲刷而成的悬崖,城墙上十分宽大,足可以并排走三辆马车。

五千丰州隋军便部署在两里长的城墙之上,他们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数十万支箭矢,也有有几千桶火油,还有三百架床弩,可将三尺长的大箭ao纵。

霍邑县东城紧靠悬崖,无从立足,西城百步外便是滔滔汾水,城下乱石嶙峋。也无法组织攻城。只有正南面和正北面有空旷的地带。

崔破军很清楚敌军不可能从北面杀来,在他北城墙上只部署了三百余名jing戒士兵,其余五千人都在南城防御。霍邑县本身没有护城河,但为了保护城门,就在几天前。隋军在城墙前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旱沟,里面布满了尖利的枪刺,拉起一座高高的吊桥。

“床弩准备!”

崔破军见敌军前锋已冲到五百步外,他下达了命令,三百架床弩同时绞动弓弦,一根根大拇指粗,长达三尺的大箭迅速放进了箭槽,放箭士兵手握悬刀等待着she击的命令。

床弩并不是放在城垛上,而是在城墙后端筑造了三百座高达六尺的城台。这实际上是用来安置投石机的预留台,但投石机来不及从丰州运来,便用来放置三百架床弩,床弩长七尺,宽四尺,巨大的弓臂长有八尺,必须用双绞盘上弦。两名士兵负责绞弦,一名士兵负责放箭和发she,这种床弩经过丰州军器署改良,可以同时she出三支大兵箭,是守城的利器。

崔破军目光紧紧盯着汹涌杀来的敌军。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铺天盖地,俨如一张巨大的黑se地毯铺在旷野里。

这时。敌军已冲到三百步外,已经进入了床弩的有效杀伤she程,崔破军大喝一声,“发she!”

城头鼓声大作,三百架床弩同时发she,近千支大箭强劲凌厉地向敌军she去,兵箭强大的穿透力she穿了盾牌和铠甲,血雾蓬起,惨叫声响成一片,近千人栽倒在地,很多箭甚至she穿了两人。

当攻城唐军冲到两百步时,床弩第二轮箭再次发she,大箭she进密集的人群中,士兵们哀嚎倒。

尉迟恭见城头两轮箭便阵亡一千五百余人,他眼睛都红了,挥刀大喊:“秦公有令,冲上城头者官升一级,赏钱千吊!”

一万八千唐军终于冲到城墙前,弓箭战骤然爆发,城上城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布成一幕巨大的箭网,将天空的遮蔽了,城上不断有士兵中箭,惨叫着跌下城头,城下死尸累累。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成群士兵向城头攀爬进攻,两边箭如急雨,从两边she向梯上敌军,但攻城梯宽达六尺,三人同时登城,两边之人用盾牌护卫侧翼,中间一人也用盾牌正面顶住,大石砸下,前面人翻滚着坠下次城头,后面之人又紧接着冲上。

崔破军见敌军攻城顽强,不肯退却,便下令道:“用火油烧梯!”

命令下达,一桶桶火油迎头浇下,大火轰地燃烧起来,火舌顺着攻城梯迅速向下蔓延,城梯上的士兵身上也燃烧起来,惊恐得大声惨叫,不顾一切地向城下跳去,很多人都直接摔进旱沟,被尖利的枪头刺穿

远处一座土丘上,李世民带着数十名战将在观战,望着城墙上和城下一片火海,将领们的眼中都充满了震惊,他们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丰州军的火战。

李世民默然无语,心中却无比痛惜,这都是他的jing锐之军,却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来送死,攻下霍邑县又如何,难道他还真要去反攻太原吗?他终于叹息一声,下令道:“传令收兵!”

‘当!当!当!’

收兵的钟声敲响,剩余一万六千余士兵如chao水般地退了下来,尉迟恭满面羞愧,上前单膝跪下请罪,“卑职损兵折将,攻不下城池,请大帅责罚!”

李世民摇摇头,“非你之过,收兵回营!”

大军撤回了大营,仅仅两个时辰的攻城战,便死伤四千余人,这个损失令李世民闷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被迫南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