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军阀>56.慕名而来

众人还在沉浸在兴奋中的时候,只见远处刘慕圣一面摇着折扇,一面领着一班人不急不慢地走了过来。

走近了,刘慕圣呼啦一甩折扇向李默涵合手行礼,“见过少爷。”

李默涵走上前去,“师爷来了啊。”然后又看了看后面那班人,老中青都有,年纪大些的打斗长衫马褂,年纪轻的大多西装或者中山装。“他们是?”

刘慕圣直起身子,又呼啦一下打开折扇,“这些都是看了少爷您的广告,慕名而来的各地才俊。”

“原来~!”李默涵笑着上前与他们一一握手,说道:“我就是李默涵,还请诸位不要吝惜自己的才智,与我一起携手,造福地方,造福百姓。”

人群里走出几个穿着日式学生装的年轻人,向李默涵鞠了一个躬,说道:“镇守使大人,我们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请镇守使委任我们官职吧。”

民国时的人获得信息的渠道少,同时又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胜利,对日本产生了一些盲目的想象和崇拜,以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多么好的学校。

当时的各地军校和讲武堂的教官都以外国教官为主,多为德国教官,还有法国、俄国、日本等国教官,中国教官极少,就算有也多半是留日的士官生。德国教官要实在的多,德国教官都是教小战术,讲的很精细。这些日本教官或者留日士官生教学方法不行,日本教官存心害中国人,都是单方面教,教法呆板,而日本人自己的训练另有方法。留日士官生则年少气盛,认为要学大的战略、战术。而对师以下的营团战术很不屑。实际上,中**官现在最需要的是将师以下的战术学会,大的政略、战略、指挥容易,要紧的是战场准则。战场准则不确实,下面不能贯彻命令,指挥就成问题。

因此,李默涵对留日士官生没多大好感,更加不会觉得他们有什么了不起。他看了看神色有些傲娇的留日士官生们,笑着问道:“既然几位是留日士官生,那么你们对日本的了解有多少?”

士官生答道:“很了解。”

李默涵莞尔,问道:“那你们知道日本为什么能在1895年和1905年打败满清和俄国吗?”

一个士官生答道:“宪政国家打败君主**国家是必然的。”

“必然?”李默涵反问道:“必然在何处?”

几个士官生一时语塞。

李默涵哈哈大笑,说道:“算了,还是我来给你们讲讲这里面的来龙去满吧。”

刘慕圣一面暗笑几个士官生的不自量力,一面说道:“诸位,请到小礼堂坐一坐。”

听到李默涵的是日本的事情,众人来了兴致。日本的神奇而快速的崛起,加上甲午战争赢了中国,日俄战争中又战胜了庞然大物俄国,使得很多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事情很有兴趣。

李默涵从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讲起,讲了日本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特性。传统的封建体系,近代长州与摩萨藩的藩政革新和崛起,明治维新的发展。从甲午战争的起因,日本打甲午战争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海外借款对日本的作用。一条条清晰明了。

众人听了如此清晰的讲解,对李默涵的佩渊博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深刻了解,更加佩服起来,那几个留日士官生更是觉得无地自容。

李默涵说道:“日本人为了买军舰,日本天皇带头节衣缩食,每天只吃一餐。而满清呢?慈禧那个老妖妇挪用海军军费修圆明园、李鸿章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居然弄的堂堂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没有足够的炮弹打仗;日本在战争前已经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而满清还幻想英国出面调停与日本的战争。仗还没开打,胜负基本就已经分出来了。”

李默涵继续说道:“当然,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有扳回的余地。如果中国能够坚持几个月不认输,日本就会因为借款到期,欧洲债主们上门讨债而导致自己的经济崩溃。”

接着,李默涵又讲解日俄战争与甲午战争之间的关系。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相容。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激怒了俄国,于是引发了“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修改《马关条约》的事件。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

伺候日本立即加紧对俄战争准备。1895年它从中国掠夺的赔款白银2.3亿两,大部用于战备方面。日本的国家开支在1893~1894年为8400万日元,到1897年增至2.4亿多日元,其中军费大幅度增加。甲午战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

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


状态提示:56.慕名而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