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军阀>260.《对日作战计划》启动

对于日本来说,他拥有和英国同样的一个优势与劣势——日本是个岛国。身为岛国的日本,虽然有海洋隔绝本土避免遭到敌人陆军攻击的天然优势,但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只足够强大的海军来保护自己与海外航线的安全,即使他没有海外殖民地亦是如此。这种优势和劣势是孪生兄弟,这就是为什么在原本的历史上,日本即便后来将陆军扩张到几百万,在中国大陆上大举侵略时,仍然必须维持庞大海军的原因了。

如果日本没有足够的海军,那么美国随便派一只舰队便可封锁日本,即使日本有再庞大的陆军也只有坐以待毙的结果。因此日本即使能放弃陆军,也绝不能放弃海军,比起陆军来说,海军才是日本生存的真正根本,这就是英国和日本作为岛国所必须承受的。

这就是李默涵认为自己的妥协有可能换来另一种妥协的理由。自己绝对会组织日本往中国大陆方向的扩张,但自己同时主动提出限制中国的海军,不会在海洋上威胁到日本的利益。这样一来日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没有强大海军的中国是不可能对隔着日本海的日本本土造成威胁的。自从1895年之后,中日两国海军拉开的差距已经是云泥之别了,这20年的差距恐怕需要好几个20年的全力追赶才可能勉强跟得上。

如果日本放弃在大陆发展,则日本便可以放心全力往海上发展,且这也成了日本最后且唯一的选择。而这将造成日本最终无可避免的与英美对抗,并且是不死不休,毫无退路与和解余地,这和现在的中日对抗日本还有退路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此后日本的目标只能放在南洋,原因很简单,失去大陆,限制陆军并往海上发展,那么日本就只剩下大造舰队这条路。而日本一旦将主要财源放在舰队上,那么他的舰队将会远超过原本历史上日本海军的规模。

如此一来,仅仅光是为了维持这些舰队的存在意义本身,就会迫使日本不得不往南洋和东太平洋发展。这些地方是英美殖民地,除非他们愿意完全放弃南洋殖民地,甚至放弃自己的安全保障,否则不可能拿出更大的利益来收买日本对抗中国。而即使英美真有魄力放弃南洋殖民地,但试想,此时日本有一只用大部分财源建造与维持的庞大舰队,如果他要对抗中国,势必发展陆军,然而其财源不足以同时支持陆海两军,于是他就必须削减舰队。而日本面对英美的优势海军威胁,他会愿意自废武功吗?如果英美海军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从背后插上日本一刀又怎么办?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从深层原因上来说,眼前日本与中国的对抗不是必然的,与英美的对抗才是。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国家并没有高看日本人一等,在民族情绪上给了日本人相当大的刺激。当然在18世纪以前,航海技术不足以支持日本往南洋等地发展,这时经朝鲜往中国的大陆政策便是日本唯一的选择,其与中国的对抗便是必然,这时日中之间就是自然天敌。但是航海技术的改变已经改变了这一点,现在日本有南洋这个更好的选择,因此中国之间不死不休的根本原因就消失了。如果抛开地缘政治不顾,就单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国和朝鲜眼下能提供的资源只有粮食和棉花、大豆之类的原料,而南洋则有日本发展继续的石油、橡胶、锡。

相反的例子是欧洲,18世纪以前中国和欧洲不是敌人,因为互相均无法造成威胁,只有贸易利益,因此从短期眼光来看有共同的利益,是互补的关系。但是18世纪以后,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欧洲具备了殖民中国的可能,因此自然成为天敌。如果从陆上的例子来看,十九世纪以前俄国和中国经过一场小规模战争确认边界,从此之后和平相处。但十九世纪后铁路的发展让俄国有力量往远东投送大量兵力来发展势力,这时俄国和中国便由和平相处的邻国而一跃成为成为不死不休的天敌了。

错误的战略方向选择,将会给自己带来错误的敌人。最经典的例子就在眼前,一次大战前,英国秉持其传统政策,本来选择德国作为盟友以对抗欧陆上最庞大的陆权强国俄国。但是德皇威廉二世不愿听从俾斯麦的建议,不懂蹈光养晦,反而大造公海舰队,其海军军力之膨胀对英国造成了威胁,到最后迫使英国与德国进行造舰竞赛,并拉拢法俄来对抗德国,最后形成这次欧战的格局,使德国落入失败的深渊。

对于中国来说,陆权才是根本。在李默涵看来,至少在1930~1935年之前是这样的。即使出现了最恶劣的情况,中国遭到美英日的联合封锁,只要中国已打好工业基础,凭着这个基础可以自我进行工业扩张,凭着世界第一的人力储备和广大的国内市场就足以自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对方,从而避免敌人登陆。这种情况,在李默涵的那个位面空间里有很好的实例。

实际上,对中国海路的封锁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只要把陇海铁路与中亚的铁路相连,再往前延伸修建就可以把铁路直接修到中东。这样对中国的海上封锁就毫无意义。中国唯一需要经过海洋的利益就是未来中东的石油,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条海路完全可以由铁路来取代。这和日本、英国乃至于美国非得需要通过海运不可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中国迟早要建立相当规模的舰队来谋求海权,这是中国要实现大国梦不可避免的一步。但即使要建


状态提示:260.《对日作战计划》启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