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扬对一旁编草鞋的老秦头道:“爷爷,我也要念书。”
老秦头没听明白一样,抬眼看他,“啥?”
二婶冷笑,对三婶道:“真是不知道好歹,还当自己真是少爷呢。”
三婶笑道:“住了几天姥娘家,可学会了。”说着她就起身,去了堂屋,那里张氏在给老秦头缝补衣裳。
秦大福是听清了,笑道:“念书好啊,你三哥不是已经念书了吗,咱有空就去跟他学学。”
秦扬道:“爹,我也想去先生那里念书。”
老秦头头也不抬,“念书哪里那么容易,得钱呢,咱家可没钱。”
三婶一边喝水,对张氏笑道:“娘,这扬扬住了几天姥娘家,长本事了呢。”还不定被挑唆了些什么呢。
张氏想着小孙子近来和自己是没那么亲了,他那么个小孩子懂什么,自然是被人挑唆的,哼,他姥娘家以为有点东西就能把孩子给哄变心?
秦扬又跑进堂屋,“嬷嬷,我也要读书。”
张氏问道:“你为啥要读书?”
秦扬想了想,道:“先生说了,读书识字才能有出息。”
张氏冷笑,“什么叫有出息?出息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享受得起的吗?你姥娘家倒是读书,有出息了吗?”
秀瑶和二姐、三姐几个人听见心里不舒服,你不读书就不读书,干嘛说人家读书就没出息。
秀瑶问秀娴:“二姐,姥娘家磨坊怎么样了?”
秀娴笑道:“这趟去可了不得了,才多久没见大变样啊。现在三哥又识字,更了不得,别看才学没多久,都能给自己家记账了呢。”
秀瑶笑起来,当时姥爷领着三哥去学堂就说得清楚,不是为了考功名,就为了能多懂点,那任先生自然是聪明人,立刻就知道怎么教三哥。对于这样的学生,其实最好教,他求知yù_wàng强烈,而且又没有考试的压力,任先生就能放开手脚,把跟生活和磨坊有关的东西教给他,这样学起来,自然比那些四书五经要快很多。
张氏听秀娴说姥娘家磨坊又好了很多,哼了一声,没说话,心里却是不高兴的,对秦扬道:“找你姐姐玩去,想念书就去你姥娘家。”
秀瑶对秦扬道:“小羊儿,过来这里,姐姐给你讲故事,你教姐姐几个字。”
张氏听了斥责道:“一个丫头片子,还想当女状元不成,学什么字。”
秦扬扭头瞪着她,“嬷嬷,不许骂我姐姐。”说着就跑到秀瑶跟前,拿了根烧火棍就在地上划拉,一边划拉一边道:“这是个瑶字哦,三哥都不会写,是我跟先生学的。”
秀瑶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很是感动。
家里的庄稼暂时种不上,秦家的人只能先管理种好的几块地,继续割草沤肥,只是种庄稼看节气,太晚了也不行,老秦头等人有心焦了。
大晌午头,太阳光热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枝桠间一声声嘶鸣,叫得人无比的心烦。晌饭时分干活的都回来了,本来就狭窄的小院因为墙根和空地种了菜和豆子,所以显得更加拥挤不堪。
正吃饭呢,柳氏回来了,她在周家帮工,平日里晌午是不回来的,今儿突然回来,张氏就觉得不对劲。
“大业娘,你怎么回来了?”张氏忙问道。
柳氏道:“活儿干完了,帮工的就都散了。”
张氏狐疑地看了一眼,“是都走了?”
柳氏道:“帮工的都散了,还有几个留着收收尾。”
张氏立刻很惊讶地道:“那怎么不让你留下收尾?”如果大家多散了也就罢了,可还有人留下,那就是她们格外受大娘子看重,既然有人留下多赚点钱,为什么不是柳氏?
难道是她的活儿不够好,人家大娘子看不上?
柳氏道:“大家做的活儿不同,我这边的做完了,不需要了,总不能留下抢别人的活儿。”
张氏立刻就不高兴了,“咱们和周家的关系,是他们能比的吗?再说了,前儿咱们还给周家除了一大害呢。”
老秦头听见立刻喝止她,“快中了吧,人家找人帮工总不能干一辈子,活儿干完了可不得回来。”
二婶对三婶嘀咕道:“说不得是被人撵回来了呢,我就说她的针线也没什么好的。”
三婶推了推她,让她小点声,然后看了秀娴几个一眼,见她们没反应才松了口气,要是让那几个丫头听见,少不得又得拌嘴。如今这个家里,可是没大没小的,他们人多势众,还真是不好办呢。
柳氏不去帮工了,就在家里也和二婶几个一样,白天出去割草,秀瑶几个倒是开心,因为能跟娘一起了。二婶几个也得意,这样看来柳氏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跟她们也差不多,针线活儿好点又如何,还不是要跟她们一起割草喂猪沤肥。
随着节气的推移,天还没下雨,再不种地就真的晚了。
老秦头做了个决定,先种上三之一的谷子,剩下的地再等等,实在不行就到时候种豆子。
豆子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是豆子换钱还比谷子划算点呢,能榨油,榨油剩下的豆饼喂猪喂鸡,还能磨豆腐,豆腐渣可以做小豆腐当饭吃,当然,最主要的是豆子还能等几天。
后来终于等不及了,只能又每天担水浇地,然后撒种子,希望能坚持到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