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落水前曾说,她甚是爱大王……”
伍举曾对他说过的话萦绕心头,像绳索一样,一圈一圈地捆着,让他消解不开,喘不过气来。
他用惩治迫害她的人来减轻自责和愤怒,可寻不到她的踪影,这些就始终不会放下。他每日都到江边去,士卒们沿着江搜索,已经到了郢都百里之外。所有的可能都被考虑到了,楚王寻来了常年在江上行走的渔人和舟人,他们听说此事之后,委婉地告诉楚王,秋汛落水之人,若在一日后还寻不到踪迹,那么一般五日后会在下游的岸上寻到尸体,可若是一直不见踪迹,便是得了江伯的爱护,收在了身边。
楚王并不相信,仍然让人继续搜。大臣们看他固执,也有人劝谏,楚王却根本不予理睬。
也有人去找苏从,让他劝一劝。但苏从却叹气,三钱府近来也忙得天旋地转,我也盼着大王快快将林阡陌找回来,好帮我算一算。
又一场秋雨酝酿之时,在原舒国之地驻守的舒公送来密报,楚王看了,皱起眉头。
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七个小国,合称群舒。穆王之时,群舒与吴国勾结叛楚,穆王大怒,派令尹成嘉率师讨伐,击败吴人,灭了群舒。
群舒毕竟是皋陶之后,受封立国,按礼制,穆王将反叛最主要的舒鸠之族夷灭,其余各国的宗室皆保留下来,仍居原地。但舒人的不服之心并未消灭。年初时,一些舒人部众跟着庸国反叛,楚人再度击溃。
楚王知道,也就是那时候,楚人将流落舒地的阡陌带到了铜山。后来铜山的工隶逃跑,楚王没有追究,不料,如今乱象又起。舒公在密报中说,楚吴交界的棠地,近来颇不安定,似乎有群舒宗室的遗族在活动。
棠地紧邻吴国,若真有生异,必与吴国离不开干系。
“前番来刺杀大王的,亦是舒人。”司马鬬椒皱眉道,“臣请兵车百乘,易平棠地。”
令尹鬬般却摇头,道,“此事牵扯吴国,还未打探确实,未可妄动。”
“那便连吴国一道攻灭!”鬬椒皱眉,“吴人扰楚多矣,楚总是受战,何日才是尽头!”
鬬般道:“谈何容易!吴国水道纵横,恃蒙犀之坚舟而行,纵横披靡!未得破敌之道而冒进,取败之道!”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支持鬬般,也有支持鬬椒,商议不下。
楚王凝眉思索,散了朝回到宫中,沿江边各处问询的吏人拜见,带回了一些消息。他说,他拜访了一个在江边守大水之庙的老巫师,得知前些日子,曾有船来到他的庙前,请他上船给一位伤者医治。
“巫师说,那伤者是个女子,皮肤白皙,不似劳苦卑下之人。”吏人道,“她受了伤,淌了许多血,似乎曾在水中泡了许久,昏迷不醒。”
楚王的心猛然一震。
“那女子是何模样?可有殊异之处?”他忙问。
吏人道,“臣也这般询问,巫师说,他为女子敷药,看不清她的面容,但记得那女子的右肩上有一道短小的痕迹,似乎是旧伤所致。”
楚王双目灼灼,思绪如同巨浪掀起。
阡陌的右肩确实有一道这样的疤,那时数月前在铜山被追捕时所受。
“那些人何在?!”他迫不及待地问。
“老巫师说,他们未告知去向,但听口音,似乎是舒人。”吏人说着,片刻,似想起什么,补充道,“是了,他记得其中一人,额上似有黥痕。”
楚王面色一变。
“……据子允供称,那日逃走的刺客,名芒……”前些日子,蒍贾向他禀告审问结果的时候,曾这样说。
天色暗下,高阳宫中点起了烛燎,将各处照得通明。
寺人渠被告知楚王要见他,匆匆来到,入殿时,见他坐在榻上,手里拿着那个叫滑翔机的物什,似在沉思。
“大王唤小人?”他上前拜见。
“寡人曾听你说过,阡陌在铜山之时,向一人学楚语。”楚王淡淡道,“你说,那人额上有黥痕。”
寺人渠讶然,上前道,“正是。”
“可知其名?”
寺人渠想了想,道,“似乎叫芒。”
楚王抬起头来,双眸深邃。
*****
舒人的药很不错,阡陌在将养了几日,一天好过一天,不再疼痛,有些地方的痂皮已经开始脱落。
她隐隐觉得,战事就快到来,因为芒越来越忙碌,有时甚至一整天看不到他的人。
她并没有猜错。棠地已经集结了上万人,有忠于诸国的舒人,也有前来相助的吴人。吴伯待了几日,便回国去了,留下几个谋士,带领吴人协助伯崇。
殿上,争执的声音此起彼伏,嘈杂不休。
万事俱备,征战在即,制定前进路线的时候,却出了分歧。伯崇麾下的众人,本出自各国宗室,带着名下的私兵投奔而来,组成大军。他们虽皆以伯崇为首领,却心思各异,几乎每个人都想着大军先攻打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复国。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
此事已经足足争论了三日。
仓谡坐在下首,冷眼看着。他瞥向芒,只见他坐在不远处,神色平静,没有出声。
最后,还是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出来,说舒鸠伯因叛楚而死,为舒人英烈,且楚人在舒鸠国的兵力薄弱,首当夺取舒鸠国。
伯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