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药女晶晶>41 敬焱晶晶立家规 义扬登基称帝
非常欣慰,对贺继业嘱咐道:“不骄不躁,保持本心。明年的府试、会试才是你真正施展才华的时候。”

贺继业点头,道:“娘,孩儿定当考出好名次进入殿试,为贺家、李家争光。”

转眼便又过了几个月,三个小宝宝已经两岁多了。李晶晶过了年就是二十岁,何敬焱也要到了三十岁。

李炳特意连着两封信的最后都让李晶晶夫妻带着小宝宝回长安过年。

十一月底,十几名太监自长安皇宫出发,将传召藩王回长安面圣的圣旨送至了北地、南地、沪港、陇北。

腊月中旬,何敬焱一家人、李去病一家人、何敬淼一家人出金城,回到了长安。

白雪皑皑,长安城银装素裹。皇宫庄严巍峨,屹立于长安城的中央。

定朝帝国在建朝不到三十年,就迎来了盛世。国库粮食、银钱充实。大江南北的百姓均是能够吃饱穿暖。

正月初一的早晨,天气晴朗,旭日东升,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诰命夫人按照惯例进入皇宫参加国宴。

何敬焱的三个小宝宝身着朝廷特意给他们制做的朝服,第一次正式的出现在文武百官的面前。

三岁粉雕玉琢的小宝宝吸引了所有的目光,他们不吵不闹也不怯懦,乖乖的听从李晶晶的指挥,跟何义芸、何慎等站成了一排。

“炎王家的孩子可真是漂亮。”

“焱王的三个儿女,两个王爷世子,一个公主,身份不能再尊贵了。”

“早就听闻焱王家规甚严,如今亲眼瞧到他的三个儿女这般的守礼,可见名不虚传。”

“焱王绰号阎罗王,手上沾满了人的鲜血,亏得老天厚爱护国公主,给他们夫妻赐了三个好儿女。”

众人议论声此起彼落,羡慕妒忌的都有。

每回正月初一国宴新出现的人都会被文武百官津津乐道谈论许久,三个宝宝年龄虽然小,可是品级很高,自是会成为话题人物。

不过接下来的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发生之后,让三个小宝宝的关注度少了许多。

何冬携慕容英出场,身后是李炳、曲氏,而后是太子何义扬、太子妃邓芸。

相比起往年的国宴,这次六人仍是都穿着朝服,只是脸上都没有笑容,而是非常的严肃。

大殿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文武百官包括皇族的人在内,都有些慌张的屏息凝神低下头。

太监用阴阳怪气的声音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今年周岁六十,已至花甲之年,身体每况愈下,现将帝位传给太子,皇室人、文武百官当全心辅佐新帝登基,如有违旨者严惩不贷,钦此!”

何冬正式的传帝位给儿子何义扬。他的时代正式结束了。

定朝帝国第二代皇帝何义扬光明正大的登上历史的舞台。

殿内安静的一根针落下都能听到,众位官员、诰命夫人均是头垂得快要挨着地面。

李炳没有半句挽留何冬的废话,立刻跪下朗声道:“老臣愿辅佐陛下登基称帝,效忠陛下!”

以他的一字并肩王的身份,不需要跟何义扬跪下,但是这样的场合一定要鲜明的表明态度。

他跪得非常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曲氏自是紧随其后恭敬的跪下。

何义扬连忙双手去扶李炳,“先生快请起来!”

若没有李家的帮助,何义扬早就没命了,哪还有今天。李炳的这一拜,何义扬认为受不起。

何敬焱、何融、何庆、何敬海、何慎、何义荣等皇室成员全部跪下口称效忠何义扬。

李云青、秦雄晃、梁国公、邓镜等武官跪下之后,以三大书院院长为首的文官全部跪下。

几千人宣誓效忠何义扬,声音远播,在皇宫久久回荡。

新帝登基大典定在正月初九。

国宴散去,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被这个消息震惊沸腾了。

定朝帝国的第一任何冬开创了六十岁传位给太子的历史先河。

何冬起义反开朝,平叛乱除奸臣,杀匈奴夺北地开拓彊土,破倭国打高丽打吐蕃,收伏回屹部落,对百姓实施仁政免去三年的农税、减少商税,废除选秀制度解散后宫……

帝国的百姓对何冬歌功颂德,大街小巷都在宣扬着这位开国大帝六十年来做的过的大小事迹。

新帝将要登基的消息像风一样吹向了定朝帝国的各个角落以及天下各国。

文武百官借着互相拜年悄悄的议论新帝登基朝堂局势会不会变动。

皇宫西边的偌大的一片太极宫,宫人忙碌的进进出出,将何冬在宣政殿及慕容英在立政殿的物品搬到这里。

太极宫是历朝历代太上皇、太后、太妃等居住的行宫。

不过以往每一任皇帝都是在位直到驾崩,太极宫从未有太上皇居住过,只住过太后、太妃。

宣政殿、立政殿腾了出来。东宫何义扬、邓芸的物品搬了进去。

董敏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命令,就没有收拾东西,踏实的在院子里呆着逗弄两个女儿。

她的贴身宫女见没有宫人过来传令,也没有任何人过来道喜,忍不住问道:“娘娘,您看是不是要请示陛下,咱们今后住在哪里?”

“等着就是。”董敏心宽的很,觉得能给何义扬生下两个女儿已是天大的福分。她没有奢望能东宫的宅院换到大的宫殿。

又过了两日,偌大的东宫只剩下了董敏母女三人。冬天日落的早,天很快就黑了。东宫安静孤单的可怕。

贴身宫女实是急了,再


状态提示:41 敬焱晶晶立家规 义扬登基称帝--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