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无敌铁军>141行动暴露

王安的军队慢慢的接近着匈奴的大营,王安现在手中也在冒汗,他知道机会非常难道,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有打击匈奴的机会。

士兵渐渐的接近了匈奴的大营,而匈奴对此全无所知。他们沉浸在将要祭天的狂欢中,他们将要杀掉这些发抖的祭品。

在这些“祭品”中一个学究模样的人安慰着一边发抖的孩子们:“孩子,别怕。这样残暴的军队,一定会有报应的”,那个孩子天真的看着学究问道:“爷爷,我们就要死了,王安大人会替我们报仇吗”,那个学究知道大晋与匈奴的差距,心中知道报仇是不可能的,他还是安慰这个孩子说:“会的,请你相信,即使过了十年,王将军一定会为我们报仇的”。

匈奴希望看到这些汉族祭品绝望的表情,但是他们很快就失望了。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多的汉族人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他们不想在敌人面前示弱。

王安的军队渐渐的接近敌人的大营,军队也快进入了冲锋的距离。这时被押上高台的汉族孩子无意中看到了王安的大军,他们认识大晋军队的旗帜,忍不锥呼道:“我们的军队,妈妈是我们的军队,王大人来救我们了”,这个孩子的欢呼引起了匈奴的注意,回头一看,发现的确有一只军队在慢慢的接近。

匈奴的大营立即乱成了一片,他们太过轻视大晋的军队,以致在大营外面居然都没有设立岗哨。匈奴的士兵赶紧寻找自己的战马,然后翻身而上。这时的匈奴整个营垒乱成一团。

王安的两只队伍的统帅还沉浸在被敌人发现的震惊之中,不知道将如何处理这件事,他们还是一群年轻人,没有打过仗。

大好的机会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王安来到前面看到纷乱的敌营,还有发愣的大晋将领心中一声叹气,心道如果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刚才就会立即传令进攻,这些将领还是太年轻了。

王安立即命令军队进攻,虽然现在进攻敌人效果要差一点,但是总好过跟敌人面对面的硬撼。大晋的军队向匈奴的军营冲去。匈奴的士兵穿戴万盔甲后,立即冲出大营,为未上马,没有穿戴盔甲的士兵争取时间。

大约有一万匈奴骑兵冲了出来。负责领队的大晋士兵顿时后悔不已,心道如果刚才我们冲进敌营,敌人,人不及甲,马不及鞍,一定会任由我们屠戮,现在敌人上了战马,拿起了兵刃,对付起来就困难了。

大晋的弩骑兵向匈奴she出了一轮降雨,顿时有几百个匈奴士兵中箭掉下马来,还有一些匈奴的士兵受伤了。王安看到后心中不断的叹气,心道如果是我们的居庸关骑兵,单单刚才的一轮箭雨就可以she死匈奴一万多人。

匈奴被大晋的一轮箭雨也打得有点晕头转向,虽然这只骑兵的战斗力看的王安不断的叹气,但是他们毕竟是按照王安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要比长城沿线的军队高出少许。

匈奴士兵立即来了一个蹬里藏身,把身子藏在斜挂在马上,与马的身子保持持平。这样他们的目标小了很多。大晋的士兵很难she中匈奴士兵。

王安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喊道:“she他们的马”,大晋的士兵立即开始she击匈奴的战马。匈奴大营里面的士兵不断的涌出大营参加战斗,大晋的军队机会渐渐的流逝着。

匈奴的战马有很多中箭了,但是这也不影响匈奴的进军速度。如果战马受的伤轻他们就让战马继续前进,如果受的伤重。匈奴士兵立即下马,寻找另外一匹战马上马后向大晋的军队继续冲击。匈奴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战马多的是,一般打仗为了避免战马被she死后无马可骑,他们一般带着两匹马参加战斗,一个是正,一个是副。

匈奴冲进了弓箭的she程,立即向大晋的士兵she击,但是一轮箭雨之后,大晋的士兵纷纷中箭。匈奴的士兵一阵高兴,可是一会令他们惊诧的事情发生了,大晋的中箭士兵丝毫无事,还纷纷的向匈奴的士兵she箭,箭只还插在大晋的士兵身上。匈奴的士兵看到后眼珠差点没有掉出来,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些大晋士兵是天神吗,中箭之后还能无事。

这时一个老的匈奴看到自己方面的匈奴士兵的士气不振,立即喊道:“不要害怕,大晋的士兵身上棉甲,他们中箭后,被盔甲挡住,不过你们不要害怕,这只军队的盔甲不是很厚”,匈奴士兵的士气立即就被提了上来。这个老兵与王安的军队做过战,知道王安的一些装备特点。王安这样的命令士兵穿着棉甲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轻,棉絮、锁子甲都很轻,再一个就是防护效果极好,缺点就是非常的热,大夏天穿棉袄。不过匈奴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是皮甲,夏天也非常的热,相当于大夏天却穿貂皮大衣,一个道理。

匈奴的士兵士气是提上来,可是不知道she击哪里,才能she死大晋的士兵。这时那个老兵继续喊道:“she击他们的面门”,匈奴被提醒了,立即向大晋士兵的面门she来,匈奴的箭术非常的了得,顿时有几百个大晋的士兵受伤,有几十人被she死了。

面门的目标毕竟很小,而且大晋的士兵也注意了防护,知道你she我面门,我就在马上不断的改变姿势,我看你怎么瞄准。

匈奴杀伤大晋的士兵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由于双方都在向着对方冲锋,很快军队就撞到了一起,士兵准备肉搏了。匈奴立即高兴了,他们不断的抢劫大晋的


状态提示:141行动暴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