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无敌铁军>128坦克来了

大晋的军队飞快的逃回了大营,他们军队互相践踏,损失很大。大约有两万士兵死在了与匈奴的战斗之中。

郭毅把军队收拢了起来,集合在大营之内,凭借大营外面坚固的城防工事防备敌军的进攻,匈奴的士兵切断了郭毅士兵砍柴的道路。郭毅的士兵只得吃生米,很多的士兵都患上了疾病。

郭毅的军队i坐愁城,盼望其他军队能够来帮自己一把。河东节度使的军队现在充满了绝望,他们心道匈奴的军队战斗力非常的强悍,我们实在是无法匹敌,关内军队能够作战的只有居庸骑兵,但是现在居庸的骑兵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郭毅现在还在后悔,如果自己当初能够果断一些,不顾一切的派出一只援军,那么居庸骑兵也不会因为连续作战,弩箭she光而覆灭,当年自己保存实力,现在酿成大错。

郭毅的士兵很多都死于消化不好,很多的士兵因为无法吃到熟食而死去。郭毅仰天长叹:“我真是千古罪人,让整个河东的军队在此全军覆灭”,他咬牙说道:“把栅栏烧了,给士兵做一锅好饭,士兵饱餐一顿,明i拼死一搏,即使要死,也要死得壮烈一点”,郭毅的士兵大部分已经无法站起来了,剩下的士兵集合起来,准备拼死一搏。

郭毅的士兵走出了营门,他们看着外面的匈奴骑兵发出了一声呐喊,向匈奴的军队冲击而来,匈奴的右贤王长叹一声说道:“大晋士兵这是何苦,明知道必死,还要前来送命”,郭毅的士兵面上一片坚毅之se,心道我们即使战死,也要打出大晋军队的威风,展示大晋士兵的气节。

匈奴的右贤王发出命令道:“消灭这只大晋的军队”,匈奴的骑兵发出一声呐喊,向大晋的军队冲去,他们知道的自己将要开展一场屠杀。匈奴骑兵的马蹄与大地接触发出巨大的声响,他们先向大晋的骑兵she箭,然后准备用马冲击大晋的军队。

他们幻想能够续写前几i的辉煌,书写匈奴军队的传奇。大晋的军队正在用弩还击,遏制匈奴军队的进攻。但是匈奴骑兵的前进速度并未出现任何变化,一往无前的向大晋的骑兵冲来。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郭毅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军队的末i就要来了,接着他睁大了眼睛准备拼死一搏,在临死之前拉上几个匈奴垫背。

突然远方出现了尘土,一只奇怪的军队出现了,在快速的向双方交战地点靠近,匈奴的骑兵已经冲进了大晋的军阵之中,并且撞死了很多人,用兵刃也杀死了很多的大晋士兵。大晋士兵对骑兵的冲撞能力深恶痛绝,愤怒的说道:“他们就是有一个破马,到处撞人,有本事你们下来,看我们不杀了你们”。

匈奴的军队看清了到来军队的样子,原来是一只车兵。郭毅长叹一声说道:“车兵在交战中早就被淘汰了,不知是哪个老古董的军队,居然还使用车兵”,郭毅心道这只军队的统帅一定是儒生,就知道泥古不化,不知道与时俱进,居然还使用车兵。车兵在交战中笨重不灵活,而且车的速度很慢,且不能在崎岖的山道上行驶,那时的车还是使用的木制的车轮,外面没有轮胎,车轴也是木制的,没有轴承,没有润滑油,行进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每天只能走三十里,遇到雨天就走不了。

来的军队正是王安的军队,在上路之前,他们征集了木匠打造扁箱车,制作了一个木屋放在了车上面,并在车上开了几个she击口,并给每个士兵配备了足够的箭,而且每个车都用三匹战马拉着,而且控制这个车前进的缰绳等物也延长到了车内,王安的士兵在车内就可以驾驶战车前进。

在前进的路上,王安还对马匹进行了训练,比如让战马习惯士兵的喧哗,要看惯火光等等。在短暂的行进路上,战马都已经适应了这些设定的情况,王安心道这些战马应该勉强可以适应战场上的环境了。

当年大唐军队曾经也使用过车兵,意图击败安史叛军,不过当年唐军使用的拉车的牲畜是牛,并不是马,这些牛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一到战场上看到了火光,听到了地方士兵巨大的呐喊声,这些牛顿时乱跑,并且冲乱了自己军队的阵型,导致了大唐军队的溃败。

匈奴的骑兵冲来没有见到过车兵,也不清楚这只军队为什么这么另类,但是还是向它发起了冲锋,意图击败眼前这只大晋的军队。

匈奴看到眼前的战车有三千辆,于是派出了三万骑兵,心道我们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有足够的把握消灭对方,其他的匈奴骑兵继续对付河东节度使的军队,匈奴的骑兵距离大晋的车兵越来越近,在距离大约有300米的时候,大晋的弩兵开始she箭,弩箭不断的飞向匈奴的军队。

匈奴的军队纷纷落马,后面的匈奴军队继续向前冲来。他们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他们终于冲到了有效的she程内于是向大晋军队she箭,可是大晋军队都躲在木屋里面,只有一个小小的she击口,通过那里不断的向外she箭。匈奴的箭不断的she在木屋上,木屋上插满了匈奴士兵的箭只。

大晋的士兵不断的向外she箭,顿时有很多的匈奴士兵中箭落马,匈奴的士兵并没有铁制的盔甲,而大晋军队的弓弩力量很大,she击也很准确,每次都she在致命位置上,顿时有大量的匈奴士兵在此落马。

王安的军队在刚开始遭遇敌军的时候还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毕竟这些士兵并没有上过战场


状态提示:128坦克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