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捷工厂花了捷利康近十万美元做出来的洁净厂房需要重建,也就意味着,目前的生产条件远远比不上正常经营时期的生产条件。
段华此时振奋的点头道:“车间里面就搭了个棚子,和工地也差不多,但成品相当均匀,产量也不低……”
“全是这种?”郑建明吓了一跳。
“不全是,但也差不多了,一半以上都有这种质量。”
“为什么?”
“不知道。”段华哈哈的笑了出来,道:“杨锐正研究呢。”
“这个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不是已经在好几个工厂用了吗?”
“咱们现在用的是第二代,是杨锐新搞出来的玩意,以前没有工厂化生产过。”段华停了一下,道:“据说实验室里生产的辅酶q10的结晶,比咱们现在生产的也就好一点。”
郑建明的眉毛跳了两跳,问:“那等有了洁净厂房以后,质量还能提高?”
“这不好说,你看那群老外,都在外面急的跳呢。”老厂长指着几名英国人,哈哈大笑。
郑建明奇怪的道:“在外面跳什么?怎么不进去?”
“杨锐不让他们进去。”段华笑了笑。
郑建明更奇怪了:“杨锐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就不进去?凭什么?”
一等洋人二等官的时代,郑建明不阻拦捷利康的技术员。君不见省府干部还要小心伺候着捷利康的派员,人家特意赶过来,却被拦在门外,这得多生气。
段华却是已经惊讶过了,此时淡定的道:“杨锐请了律师来,他和捷利康有合同,这边工厂化没完成,技术全归他管。”
郑建明似懂非懂的点头,对律师云云半信半疑。
不过,再看平日里趾高气昂的洋人老爷,一个个风尘仆仆,黑眼圈,红眼珠的站在厂房外面,无比渴望偏偏不能进入,郑建明却是莫名的解气。
“这么着,杨锐和捷利康的关系,岂不是坏掉了?”郑建明想到此点,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眼睛突然又有了神采。
他之所以退步了,段华之所以进步了,表面上是因为省府的支持,而根本性原因,还是捷利康甩着投资的红萝卜。这年月,别说是河东省这样的内陆省了,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广东福建这样的沿海省,看到投资都要坐不稳,带着大投资来的,比如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美国的洛克菲勒(孙),那都是要国务院外交部打点了精神,受到二代目亲自接见的且谈条件的。
没有捷利康支持的杨锐,或者段华,算得了什么……郑建明看向段华本人,嘴角强忍着不笑出来,心想:有一个鼠目寸光的外甥,你也就这样了。
段华笑笑没吭声。老厂长咳嗽一声,道:“就事论事,咱们先关心西捷厂的情况。”
“厂长说的是。”郑建明微微低头,心里渐渐又涌起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