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庚子猎国>760.第760章 松花江会战(六)

="(" =>

索氏兄弟之一的索罗萨策马跑了过来,看了看他,大声地和他说话,但是吴大头却发现自己听不到了,他大惊失色,难道自己聋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听到索罗萨对他说“恭喜你”,他咧嘴笑了,但是低头见到地上的死尸,他的胃顿时有了反应,强烈的呕吐感让他忍不住趴在马上吐了出来。

.

索罗萨也吐了起来,地上俄国人要么被中国人砍成一节一节的,要么被马才成了肉饼,即便是战士也忍受不住,更别说民兵了。

“继续追击!”杨慧勇高喊着,随即大家机械地随着杨慧勇继续追击俄国人,脱离了这片地狱一般的战场。又追了一会儿,民兵们的速度慢了下来,开始和血军骑兵脱离了,很多民兵累得停住了马,他们或许是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之中走出来,或者是太累了,没有军令如山的压迫,他们显然非常散漫。

索氏兄弟重新汇合,几个来自于背荫河镇的汇集在索氏兄弟身边,很显然,索氏兄弟今天表现出来的领导力让大家信任。大家也注意到了吴大头今天的英勇,索罗萨带着大家来到吴大头身旁,索罗图说:“大头,你今天真厉害!”

吴大头嘿嘿一笑,内心无比骄傲,说:“没啥,一个毛子而已。”

“咱们镇的还有没有?有死的没?”秀才忽然问道,大家连忙找了起来,呼朋唤友,生怕自己认识的人被杀。

不一会儿,有人高喊道:“来人啊,嘎豆子受伤了。”

嘎豆子是被子弹击中掉下马来,但幸运的是冬天的雪地比较柔软,没有让他受到二次伤害,可是那一枪击中了嘎豆子的胸口,击碎了了他的肺片,让他难以呼吸,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几个人围着嘎豆子想要救活他,但这是不可能的,嘎豆子只能遗憾地看着蓝天,天空好蓝啊好美啊……

大概吴大头跑过去的时候,见到嘎豆子死死地看着蓝天,但已经死了。

吴大头忽然意识到,打仗是要死人的,不但敌人会死,自己也会死啊。他不禁有一些后怕,如果那俄国人先打到了自己,那么死去的应该是自己了吧。

在和中国民兵骑兵的战斗中,狼狈逃窜的俄国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约一千二百人被杀死踩死,有八百多人逃进树林里躲过一劫,不到七百人保护着利涅维奇安全撤走了。

蔡锷的军队占领了舒兰县城,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300骑兵率领着大约2000民兵继续追击利涅维奇,留下300骑兵和大约400名伤兵在舒兰县城,他亲率5000骑兵和近万名五常的民兵骑兵向榆树方向冲了过去。

蔡锷的军队就像是机器人一样,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不顾劳累向俄军包抄了过去,率先攻击的就是俄军的炮兵阵地。俄国人实现从败兵口中得知,可惜的是俄军的展现铺得太长了,没有能够及时派遣足够的士兵救援炮兵,结果俄军炮兵阵地被蔡锷一举攻克。但是混乱的民兵也收到了一定的损失,大概400左右民兵在激战中被俄国士兵杀死。这个伤亡让民兵承受不住,不少民兵纷纷逃走了,一万名民兵只剩下了 0人继续跟随在蔡锷身边,吴大头就是其中之一。

吴大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走,也许是想给嘎豆子报仇,也许是骨子里就想要有杀人的冲动,或者是杀了一个俄国人之后他的胆子大了许多了吧,昔日的胆小鬼吴大头竟然毫不退缩战斗下去。

俄军炮兵阵地被毁的同时,对面的中国第三军北方集群在看到信号弹之后,三军同时发动了猛攻。蔡锷的骑兵向俄军右翼发起进攻,在前后夹击下,很快俄军右翼部队溃败了。解决了右翼俄军之后,中国士兵接下来集中兵力进攻俄军中军主力部队,而俄军的左翼部队在发现遭到前后夹击的时候,擅自撤退了,将中军丢给了中国人。

战斗从24日一直持续到28日,最终俄军中军主力部队遭到全歼。中**队天时地利人和三样占全了,俄国人根本就打不下去,但勇猛的俄国人还是给予了中**队以巨大的杀伤。此役战后,松花江会战结束,俄军死伤六万余人,除了左翼一万五千人逃回到长春外,其余部队要么被俘要么被杀。俄国士兵被俘32908人,但大多数被俘俄军士兵都带着伤,在血军自己的药不足的情况下,俄军受伤士兵也大批死亡。最终,这批俄军战俘只有16986人活了下来,其余人不是受伤难以医治死亡就是得了感冒生病而死。

李亮的北方集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的同时,也付出了近半伤亡的惨重代价,其中阵亡者高达21096人,而参与的民兵阵亡2451人,使得五常县几乎村村戴孝镇镇痛哭。在李亮的坚持下,阵亡的民兵全部计算到烈士名单之中,并且要求每一个村镇都必须在村头建立烈士公墓,逢年过节重大场合的时候,村里或者镇里的人需要祭奠烈士公墓的烈士。

李亮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风俗,那就是新婚夫妇在结婚夜之后的第三天,必须先祭奠感谢烈士,然后才能返回婆家,否则将要遭受重罚,如果婆家知道小夫妻没有祭奠烈士,婆家也需要遭受同样的重罚,家中一半财产要上交到当地的荣军院来。

从背荫河镇一起出来的很多人都回去了,包括秀才和索罗萨,而索罗图战死了,索氏不能兄弟都战死,不给家里留一个后,所以索罗萨不得不回家。吴大头在战斗中又意外地杀死了一个俄国人,表现英勇的他被提升为了正式


状态提示:760.第760章 松花江会战(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