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八十一章 小规模的初次阅兵

所有光荣党的党员一起吃过自助午餐后,李志高就先回去小睡俩小时,其他党员则在更轻松的氛围下又一起喝了个下午茶,举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深入学习理解李志高的讲话精神。这样直到下午三点半的时候,睡起来的李志高才重新出现,而这时阅兵仪式也准备好了,可以进行阅兵了。

很明显,这场阅兵仪式比较仓促,并没有多少充分的准备时间,总共也就一天多的准备,属于李志高的临时起意,或者说是因为尹锐志的到来才临时举行的。

当然,说完全因为尹锐志才有这个阅兵式也不确切,因为李志高本来就打算近期举办一个阅兵式,来检验一下部队的快速集结能力跟训练状况,为以后的部队大整改做准备,尹锐志的到来,不过是让这个阅兵式提前了而已,而且没有多少准备时间,才能真实的反应部队的实际状况,这也是李志高需要的。

阅兵式预定在一号兵营的操场上举行,因为这里的操场面积是最大的,而且也有比较正规的阅兵台,这是当初建设兵营的时候早就预设好的。

阅兵台离地面有六米高,放在后世的话,也就是不到三层楼高,就阅兵台而言,不算太高,不过这个高度既能居高临下比较清楚的视察部队,又能减少疏离感,是中小型阅兵的理想高度。

当李志高带着空闲的光荣党骨干成员登上阅兵台站定之后,就发现在阅兵台的左边,诸多士兵早就根据兵种的不同,提前列好了一个个巨大的方块阵列,在方块阵的前面,有三名头戴大盖帽的士官,他们的穿戴各有不同。

当中一名手持五星红旗的士官,是穿一身m32纳粹党卫队的黑色高仿军装,但却没有纳粹的那些标志,而是只有一个帽徽,帽徽是一颗金色五角星在前,天平在后,外围被两支金色麦穗包围的标志,同时在胸前,他还有一个五星红旗的党徽,这说明这个士官是光荣党的正式党员,他这一身,就是光荣党党卫队的正式服装。光荣党党卫队在军队中的定义,跟纳粹的党卫队有些不同,实际上是代替了宪兵队的职务,主要是负责部队的纪律纠察,是一支纪律纠察部队,并不单独当成作战部队。

在这个党卫队士官的左边,是一个穿抗战神剧里美式国民党士官军装的人,他的穿着是军队的主要服饰,代表的是主力陆军。

士官的右边,却是一名女兵,穿一身共和国07式白色海军装,穿这身衣服的人李志高也很熟悉,正是苏玉青本人。之所以安排她在头排出现,不但代表了文工团这个兵种,也代表了部队里所有的女兵,说明部队中男女士兵一视同仁的意思。

之所以搞成这样,而不是弄什么海陆空,是因为目前李志高主要都是陆军,搞海军空军根本没用,而以宪兵队在中间,是为了表达这支部队对纪律的重视,加上女兵,则说明部队里尊重女性,鼓励妇女当兵的意思。基本上,这种混搭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只是从观赏角度来说,白黑绿搭配,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所有人都静静站着,当中那名一身黑的士官竖持着五星红旗,明显是等待自己的命令。

看到这里,李志高向身边的郑云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进行阅兵了。

得到李志高的示意,郑云就掏出一把信号枪,朝天放了一发红色信号弹。

随着信号弹的发射,操场上预先设置的几处大喇叭同时播放起了一阵雄浑激昂的音乐,正是《tass》的纯音乐版。

随着这阵音乐的响起,当头竖着持旗的士官立刻四十五度角放下红旗,然后开始当头齐步走,而他后面的士兵方阵也跟着齐步走。

激昂的音乐,齐步走的士兵,这一切都让阅兵台上的人十分激动,这个时候,不用别人督促,就开始自动的立定站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其实不止是阅兵台的人,在操场周围跟着来看热闹的民众也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的看着这一切。

很快,第一波持旗士官走到检阅台跟前,然后当中持旗的人大吼一声:“一、二、三!”

随着这一声吼,所有经过检阅台的士兵都开始一起转头,身体继续走,但头却转向李志高的检阅台方向,同时还把右手斜斜的举起来,向着检阅台的方向,行了个标准的纳粹举手礼,也不喊什么口号,就那么转头举手脚步不停,继续随着音乐的节点向前踏步走。

而在这一刻,李志高也立刻行了个四十五度角的举手礼当回礼,台上其他人看到这情况,也都不由自主的举手行礼。

似乎是受到气氛感召,周围本来是看热闹的普通民众也都立定站好,然后一起向检阅台方向行举手礼,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

音乐在继续,士兵的踏步走也在继续,而当这一个方块阵走过检阅台后,就会自动放下手,继续踏步向前走,而后面一个方阵正好也走到检阅台前,继续跟前一个方阵做同样的动作,也就是转头举手踏步走。

这些方阵都是5*50的阵型,也就是横排五个人,纵排五十人,一个方块阵就是二百五十人,正好是李志高原先规定的一个旧连队的标准。

打头的方阵,也就是紧跟在三个排头士官之后,第一个通过检阅台的方块阵,全部都是穿m32党卫军服装的光荣党党卫队,所有成员全是预备役党员,他们没有配中正式步枪,而是每人挎着一把斯特林冲锋枪,头戴m35钢盔。这些党卫队的职能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小规模的初次阅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