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神枪泣血>第九百五十章 苦行之苦

提到“苦行”,总有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外道、执着和异类,不曾辨析及深究其起源与内涵,常于无意间造下谤法之罪。

水涟漪她却能够看得很透彻,或许这便是杨柳菩萨教授得当之处,她以平常之心看待这些人。

实际上,苦行分为“外道”和“正道”,正道即所谓的佛教“苦行”,它是针对世俗欲乐而言,不过是佛教徒律身摄心的持戒用功修行,是回光返照、了脱生死的必然,是中道之法,离此绝非佛法。

现如今佛国生灵亿亿万,无论是修佛者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这些苦行僧也正是因为有过成功的事迹,有朝一日,蜕去凡胎,立地成佛。

在这个佛门宗教浓厚的地域,就如同外界一般人人渴望成神,佛国人人渴望成佛,吴良是用什么方法。

“苦行”被贴上外道和异类的标签,当源于佛陀出家后,于雪山的六年苦行。佛于悟道前苦行六十年,后舍弃外道之苦,于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

此六十年中的苦行,被称为外道苦行。故后世有佛门弟子一提“苦行”,常说苦行为无益之苦,佛当年便已舍弃,将其统归为外道。

殊不知在佛经中,“苦行”一词,有时是指极端的“外道苦行”,有时又是指修习佛法的“正道苦行”,二者截然不同。

外道苦行,是指以我执“贪求世福天乐”而行的种种无益极端之苦,如裸形无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卧刺等等,此非佛法。

经云:“此苦行为下贱业,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圣道。”

《增壹阿含经》中这般描述,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获;或卧荆棘之上;或卧板木铁钉之上。或悬鸟身体远地,两脚在上而头首向地……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体没水。

《方广大庄严经》中。我今出于五浊恶世,见彼下劣众生诸外道等,着我见者修诸苦行,无明所覆虚妄推求,自苦身心用求解脱。

《大宝积经》云:“如来总说十业因缘,皆是如来方便示现,非是业报。”佛陀的一生,不管成家、出家、苦行、悟道、受谤、病苦等等。皆为方便示现,绝非受报,徒行无益。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云:“六年苦行历诸难事,但为降伏诸外道故;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一麻一麦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净故。”

可见佛陀六年苦行,是为了示现降伏外道、令众生精进、令身器清净,并非徒劳无益之为。后世弟子仅以世俗安逸之心认为佛“舍弃了无益的外道苦行”,却无视其中佛陀示行的深深法义。

“降伏外道”,即为示现“求升天世福的邪见极端苦行非解脱法”,如裸形无衣、受持牛戒、事火卧刺等。

“令众生精进”。即为示现“贪图世俗欲乐的放逸懈怠非解脱法”,如放逸六根、任情适意、好吃懒做等。

“令身器清净”,即为示现“贪恋饮食受报粗鄙不净之身非解脱法”。众生皆因****贪食而生死轮回,如贪食美味、吃荤啖腥、一日多餐数数而食等。

所以佛陀示现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舍弃二边的中道之法。踰城出家、六年苦行,舍离世俗贪欲之乐及邪见极端之苦,“除是二边,趣向于道”。

经中关于“弃舍苦乐行于中道”的描述:

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譬如钻火。浇之以水,则必无有破暗之照。钻智慧火。亦复如是。

有苦乐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灭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弃舍苦乐,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堪能修彼八正圣道,离于生老病死之患。

出家之人有二种障。何等为二?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下劣人无识凡愚非圣所行,不应道理,非解脱因,非离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

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过现未来皆受苦报。比丘!汝等当舍如是二边,我今为汝说于中道,汝应谛听常勤修习。

尔时世尊知彼五人心着苦行以为正道,佛便为说离五欲故即为正道,以离行苦行亦为正道,除于二边为说中道。

学佛,是为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学佛、学佛,就是学习佛的言行智慧,佛陀教诲示行如何做,学者就应如何去做,如此才可称为学佛修道之人。

佛陀示现了出家、苦行、成道,少欲知足,为四众弟子制定种种戒律,让半座、传心法于头陀苦行的迦叶尊者,教诲后世弟子当清净正命,舍弃贪欲,正道苦行。“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

正道苦行,是指佛教徒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办道,修行无我的中道之法。此皆为佛门弟子遵佛教敕,检束身心,刻苦精勤,持戒修行。

如经中所言出家苦行、头陀苦行等。另外佛将菩萨为法舍身的行为亦称为苦行。

出家修道,是为脱离五欲之家,破除五盖之障,成就清净无为之法,自然要不同于世俗在家生活,否则吃睡无度,日常做派同于俗人,那又何必出家?

又怎敢称修道之人,为人天之尊?《僧祇律》言:“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说出家乐,应说出家苦。”

尽管兰绝尘听得雨里雾里,但是兰绝尘也知道水涟漪想要表达什么,修佛并没有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章 苦行之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