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红星传奇>第四二二章第十师团的末日(八)
队平时有练,战前有准备,但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刘一民站在房顶上,调匀呼吸,推弹上膛,静等敌机来临。他知道一旦炮兵旅开炮,日机一定会成群结队的扑向炮兵阵地。

接到开炮命令后,炮兵司令李昌马上下令所有大炮退掉伪装。推上阵地,五分钟内开炮。

连续大战,炮兵旅对炮群集中作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连伪装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不知道的人远远望去,八路军的炮兵阵地分明是一块块高梁地、玉米田,哪里会想到这些玉米、高粱都是战士们连夜运来临时栽上的,连大炮上面覆盖的草帘子都是高粱叶子、玉米叶子编织而成的。

李昌此时正是盛年,连战连捷把这个身经百战的老红军锻炼的浑身上下精气神十足。听着参谋们电话里一声声炮群准备完毕、可以开炮的报告声。李昌再不犹豫,大声吼道:“所有炮群,按标定参数。瞄准日军炮兵阵地一试射!”

祯谷启此时已经接到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和翼鲁边突击集团指挥官网村宁次大将的电报,知道自己的部队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他心里还有一丝疑惑,为什么第八旅团和第三十三旅团派出的两个警戒搜索大队没有现敌情呢?是不是寺内伯爵和网村中将有点风声鹤唳了呢?

但不管怎么说,湘谷启也明白。天色不早,如果刘一民主力真的到了翼鲁边的话,那他们现在说不定就盯着自己呢!必须战决,全力攻占滨县。只要占领了滨县,攻守易势,就是刘一民倾尽全力来战,又能拿第十师团怎么样?因此,他向赖武平通报了寺内寿一和网村宁次的电报,要求第八旅团取消设伏计划,马上准备攻击北门。待飞机轰炸结束后,炮兵会向滨县县城施放特种烟。那时候就是第三十三旅团、第八旅团南北夹攻滨县县城的良机。

赖武平看完电报,又听了濒谷启的安排。觉得很有道理,当务之急确实是攻占滨县县城。

万一攻击不顺。再快撤退也不迟,反正滨县城墙已经被炸的四处是缺口,而第八旅团一路赶来,都是走在第三十三师团后面,主力毫无损,是打是撤都没问题。于是,赖武平很爽快地同意了濒谷启的计哉。并开始调动部队,作攻击北门准备。

得到赖武平全力配合攻击的报告后,濒谷启算是放心了。他觉得,在如此规模机群的轰炸下,滨县县城已经是房倒屋塌,八路军不死也会被埋进废墟里的。再施放一下杀手钢特种烟,恐怕滨县城里想找到一只活老鼠都困难。于是,他马上命令野炮兵联队待飞机轰炸结束后。立即对滨县射特种烟炮弹,并升空热气球,引导炮兵持续作战。全师团全部动员,一举杀入城内。

湘谷启网下达完命令,八路军炮群一试射就开始了。炮弹落地的爆炸声把颍谷启吓得“腾”地一下就跳了起来,拔出指挥刀对着八路军炮群方向就喊了声“杀给给!”喊完才想起自己是在指挥部里,身边净是参谋人员,既没有大炮也没有机枪,哪里能“杀给给”么?

张皇失措的湘谷启抓起电话就要炮兵阵地,命令他们立即转移阵地。可惜这个命令下的太晚了,一试射后。八路军炮群迅修正炮击参数。八个炮兵团对着第十师团野炮兵联队就来了个三齐射。仅仅三,就让日军炮兵阵地弹药殉爆、炮毁人严格说,经过几次炮战,教导师炮兵的实力已经远远地过了日军第十师团的炮兵。这不单单是大炮数量问题,关键是八路军炮兵的炮击质量明显的过了日军。刘一民从通道开始灌输的火力至上原则被炮兵旅彻彻底底的执行,从炮兵练到实战检验,从实战检验到每次战后总结反思、检讨得失,从总结反思再到付诸实战检验,这是一个炮兵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完美实践过程。李昌和他的战友们没有辜负刘一民的培育和期望,大炮一响。鬼子就稀里哗啦。

炮击完鬼子炮兵阵地,李昌就命令各炮群转向,对着北门附近正在调整运动部队的第八旅团开炮了。这次,李昌连一试射都免了,因为他的炮兵司令部就在师部附近,距离第八旅团不远,他自己都能清楚地报出各炮群炮击参数。不过,这次李昌心比较狠,对第八旅团来了个十吁示,裙明了要举摧毁第八师团的抵抗意赖武平做梦都想不到,八路军的炮弹会先落到他的头上。此时他正骑在马上,举着望远镜,观察各部队运动情况。

八路军炮群摧毁野炮兵联队阵地的时候。他被惊的一下就滚下了马鞍,瞪着一双惊异不定的眼睛四下一打量,现八路军炮兵阵地把滨县围成了个圆弧形,整个第十师团都在这个圆弧形中间。

赖武平马上明白,寺内寿一大将的判断是准确的,确实是刘一民教导师悄悄到了翼鲁边。具体说就是早就隐蔽在滨县周围,等着第十师团自投罗网。

这个时候,赖武平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就是呼叫航空兵停止轰炸滨县县城,赶紧把宝贵的弹药倾洒到八路军阵地上去,掩护第十师团杀出一条血路。

赖武平马上命令参谋呼叭航空兵,又命令第八旅团停止向北门攻击准备。分路向西门撤退,去与第三十三旅团和辐重联队、工兵联队、野战医院汇合,准备向惠民撤退。

这个时候,赖武平已经清醒了,知道滨县不可能被攻克,野炮兵联队已经覆灭,向滨县城内施放特种烟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八路军的火力点又大都在城墙根的暗


状态提示:第四二二章第十师团的末日(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