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红星传奇>第一一五三 屁股决脑袋

spn苏德战争前的苏联,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了。战争潜力之大,远远超出德国人的想象。除了幅员辽阔、战略物资充沛、人口远远超过德国以外,每年,全苏都有数万名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在各类俱乐部和航空学校受训;全苏共有拖拉机53万台,联合收割机182万台,载重汽车228万辆。这些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和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汽车驾驶员,一旦战争需要,就会穿上军装,变成飞行员、伞兵、狙击手和坦克手、军车驾驶员,为苏联空军、坦克师、机械化部队、摩托化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

从战争潜力上看,德国不是苏联的对手。

可惜的是,战争来的太突然。在德军强大机群和装甲集群的闪电突击下,兵力、飞机数量、火炮数量、坦克数量都多于德军的苏联红军西部军区各部队,遭受了惨重损失。特别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在战争发生后第一时间不是命令部队避过德军攻击锋芒,转至侧翼侧击德军,利用城市和河流部署纵深防御阵地节节抗击,相反下令西部军区各部队英勇反击,将敌人赶出边境线去。这样一来,正中德军下怀,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的苏联红军,对上蓄谋已久的德军,结局可想而知。

此时的苏联红军。战略战术指导思想相当陈旧落后,纵深防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异端邪说。比起八路军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术思想。苏联红军要落后一大截子。如果八路军能有苏联红军的兵力和装备。恐怕日本鬼子早就投降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于6月22日晚上9点发表声明:“任何对纳粹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将是我们的敌人”。第二天。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支援苏联。当天。**中央发表《关于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以文,要求全党以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实际行动,支援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

此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斯大林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躲在别墅里借酒消愁。这种紧急情况下,苏联急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对德作战。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伏罗希洛夫、贝利亚和沃兹涅先斯基会商后,决定去见斯大林,要求成立国防委员会。如果斯大林在关键时刻没有能力来领导国家,就由莫洛托夫出面取代斯大林,领导对德战争。结果。这几个人到斯大林的别墅后,斯大林见到这些人没有经过自己的召集便一起来见他。陷入了恐慌状态,以为这些人是来逮捕他的,问“你们来干什么?”。莫洛托夫说,必须使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为此成立国防委员会。斯大林面色苍白,几乎是挤着说出了一句话:“谁来领导?”莫洛托夫说:“斯大林。”斯大林这才如释重负,说“好。”因为有这个插曲,苏德战争爆发后久未露面的斯大林,才在7月3日发表广播讲话,号召苏联军民团结起来,打败德国法西斯。

德军闪击苏联的消息是在6月22日下午传到日本东京的。日本迅速作出反应,决定加强对苏战争的准备,一旦德国打败苏联,它将毫不费力地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历史上,苏德战争开始后两天,也就是6月24日,苏联驻日大使斯麦塔宁专门请见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询问日本政府对苏态度。曾经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拥抱碰杯的松冈洋右原形毕露,毫不隐瞒地回答说,德意日三国同盟依然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础,一旦《苏日中立条约》与三国同盟不能并存的话,这个条约将失效。恨得斯麦塔宁只想当场用双手把松冈洋右撕碎。

现在松冈洋右被不明射手击毙,日本与苏联没有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日本人连一块碍事的遮羞布都没有,那态度自然是大不一样。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关东军与苏联远东红军关系紧张,彼此不断派遣侦查分队互相渗透侦查,苏日关系本人就已经非常微妙了。德国闪击苏联的消息一传来,东京城里马上就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和历史上相同的是,苏联驻日大使斯麦塔宁也是在6月24日请见新任日本外相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

这个丰田贞次郎是个官迷。

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时候,海军部吵的很厉害,有支持的,有坚决反对的,搞的不赞成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的海军大臣吉田善吾中将身心交瘁,曾经试图自杀,最后干脆辞职了事。新任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心烦得躲起来不露面,丰田贞次郎就上蹿下跳,鼓动海军支持签订三国同盟条约。逼得及川古志郎上任10天就不得不召开由所有海军省军令部课长以上、联合舰队舰队司令以上和全体军事参议官参加的海军干部全体会议来“讨论”三国联盟问题。及川古志郎最后说“如果海军要坚持反对三国同盟,近卫内阁就只有辞职,海军不想承担毁坏内阁的责任,所以请各位赞成同盟条约”。这么大的事情就如此确定了。日本海军也因此走上不归路,葬身于大洋之中。

及川古志郎是日本海军第一汉学家。可能是对于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心里有愧,及川古志郎从此摆出一副心政事的模样,成天读《论语》和《孟子》,再不然就是埋头挥毫,苦练书法,把活一股脑全部扔给了次长丰田贞次郎中将。

手握海军实权的丰田贞次郎对只是个次长不满意,想当近卫内阁的商工大臣,可惜日本内阁组织制度


状态提示:第一一五三 屁股决脑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