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要带领人马打回东北的消息,就像地震的冲击波一样,很快以惊人速度蔓延开,当然这里面也有杨丰推波助澜的原因,他不但拿飞机从北平运了一个记者团到张家口采访东北光复军,而且下令金源驻各地的分支机构,合作商家,企业主,满世界贴广告。
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还没等李杜启程北上,这支队伍的人数,就已经被从各地赶来的东北军官兵扩充到了近两万人,不过这些人在武器上,就只能使用杨丰新到的一批毛瑟k98了,虽然口径不一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其他像捷克式,马克沁之类也全都给配上,这些人单独编成一个师,师长是从西安跑来王铁汉,九一八事变时,他是第一个在北大营下令抵抗的团长,之所以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主要是110师在陕北惨败,光头佬一气之下把番号都给撤了,这一点让东北军内部情绪极不稳定,再有李杜的号召,自然就跑得多一些。
可这样一来很多括光头佬,张小瘤子,当然还有日本人,谁也没想到杨丰一下子放了这么一个大招,光头佬还好点,张小瘤子和日本人就非常难受了,一个有了众叛亲离的感觉,一个却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日本人很清楚李杜在东北的影响力,要不然抗联也不会遥遵他为总司令了,以前他仅仅是影响力,但跟杨丰勾结起来就成为实实在在的实力了,如果他这两万人杀进东北,估计直接打到沈阳都有可能。
现在东北所有日军几乎全部集中在长白山和长城线上,整个大兴安岭从南到北一千多公里的漫长防线上,只有一个刚完成修整的第四骑兵旅团和少数地方守备队在撑着,可以说后背完全敞开。虽然还有一部分伪军,可想想就知道,这些人到时候不在后面打黑枪就不错了。
哪怕是再不愿意,植田谦吉也不得不从长白山区紧急调出两个师团,迅速赶往辽西一带布防,这样一来唐聚五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除此之外,日本方面还从外交上向光头佬施压。要他赶紧制止这种伤害中日两国感情的行为。光头佬才不管这闲事呢!他巴不得东北天天战火纷飞,说到底这对他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最多也就发几张公文给宋哲元,让他负责处理一下。不要影响中日关系,至于宋哲元处理不处理,那就跟他毛关系没有了。
张家口,一个细雨毛毛的日子,秋风乍起,略带一丝寒意,两万一千名流浪的游子,即将开始回家的旅程,遥远的家乡等待他们的。也可能是血与火。但他们已经义无反顾,死也要死在黑山白水间,死也要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从白发苍苍的老将,到年轻的勇士,所有人都默默肃立在雨中。静静听着一个小姑娘,在用他们熟悉的乡音,哭诉着他们的亲人是如何在敌人的铁蹄下被蹂躏的。
没有人说话,只有无数压抑的哭泣。
“杨先生,这个小姑娘可以跟我走吗?以后她就当我的女儿了。”站在杨丰身旁的宋国母说道,左派们对这次行动非常关心,做为领袖的她甚至亲自来给远征将士送行。
“这个您得问她自己,或者问她哥哥也可以,就是站在李杜将军身旁的那个大个子,他要回东北去给父母报仇。”杨丰指着大个子说道,说来把小姑娘推出来,他还是感觉有点心里不太舒服的,不过这时候也确实没有比她更好的选择了。
小姑娘的哭诉结束后,杨丰朝旁边一挥手,从金源各工厂挑出来的数千名东北大姑娘,抱着酒坛子,端着大摞酒碗出现了,然后给每一名士兵都满上一碗酒,杨丰举着同样的酒碗喊道:“弟兄,干了这碗酒,以后咱们就都是兄弟了,我杨丰不说虚的,以后要是有一个兄弟,在东北因为缺吃的,缺子弹战死了,我杨丰就他玛五雷轰顶!”
这货说完很豪迈地一干而尽,然后又很豪迈地把碗摔了,站在他一旁的李杜等将领跟着一饮而尽,然后就是一片摔碗声。
短暂的誓师会很快结束,东北光复军正式踏上了他们的征程,他们将从张家口乘汽车先到多伦,然后会和孙殿英部下骑兵再出阴山北上,到达里泊后改为步行,然后继续向北,出大兴安岭南麓攻入辽北。
送走他们以后,杨丰也算长出一口气,有了这些人的牵制,唐聚五那帮人无论如何也能撑到入冬了,到那时候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在冬天的长白山区进行十万人级别的大规模做战,那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李杜走了,不知道马占山愿不愿意回去,老马看表情挺失落的,杨丰不怀好意地看着同样来送行的马占山。
光靠李杜这一处压力还是不够的,必须在南线再挑点事,让孙殿英和赵登禹时不时搞点越境活动,始终让日本人神经绷紧点,毕竟南线他们还有两个师团,不能让他们有功夫分兵北上,甚至需要的话还可以搞点小摩擦。
反正杨丰是这样对孙殿英说的。
“这个好办!”孙殿英随口答应道,然后看着正慰问二十九军官兵的国母,非常不满地说道:“玛的,这老娘们儿准备折腾到什么时候。”
“这样可不好,你得客气点,人家也是掏了钱的,这几年光她们给咱们的募捐就好几百万呢!”杨丰义正言辞地说。
“操,一个老娘们儿死了男人不好好在家守寡,天天搞这搞那的,我就不信把国min党的天下搞垮了,她们还能过上什么好日子不成?”孙殿英说道。
对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