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秦时纪事>第112章 清源县令

“既然这方大人是个好官,为什么不开仓赈济灾民?”秦颂问道。

齐桓身居官场却知晓这其中的弯弯绕,这方敏虽然是一县县令,但却并没有权利开仓放粮。

大秦朝的粮仓按仓谷的来源分为正仓、义仓、常平仓,同时又按其用途,再设太仓、军仓、转运仓、神仓。正仓和义仓隶属尚书失部下的仓部司,常平仓则由太府寺下的常平署来管理,太仓隶属司农寺下的太仓署,转运仓则直接受辖于司农寺。其中义仓也叫做社仓,仓谷来源多是民间自发捐献,由当地的宗族和乡社建立并管理。但义仓的毕竟属于民间自建,规模自然无法和朝廷所设的粮仓相比。

所有粮仓中,最重要的还是“常平仓”,“常平仓”的主要作用便是调节粮价、备荒赈恤。大秦朝每个县、郡都设有“常平仓”,这“常平仓”有专人管理,县令不可以随意支配,即便是当地发生灾情,出现粮荒,也仍需按照固定的章程向上级申报,层层审批之下,才可开仓赈灾。这方敏得罪了上面的人,光是上报这一关他就过不了。

果然,就听那周四摇头道:“哪有这么容易,方大人得罪了上面的人,上面的那些个大官哪肯让他这么容易便开仓放粮。”

秦颂想到一路来见到的那些瘦骨嶙峋的饥民,顿时来了火气,“就没有王法了吗?难道真的就因为个人的一些私怨,罔顾百姓的性命?那可是一条条的人命啊!上面就没人管么?”

周四苦笑道:“如今清源县就是一个烂摊子,这些当官的跑还来不及,哪儿还愿意接这样一个烫手山芋?”

齐桓默默听着,最后道:“如今这清源县还有多少人口?灾民数目又如何?”

周四道,“大水之后,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稍微有些能耐的人家早就收拾家当去周围的县安家落户去了,谁还愿意留在这里?留在这里的,多半是一些老弱妇孺或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除了这清源县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了,只能在这里等死。如今清源县能有往日人口的三成就已经不错了。这里面灾民人数还占了大多数。”

齐桓心里默默估算着人数,虽然知道这数字多半不准确,但他还是想粗略地了解清源县的情况有多糟。在文渊阁的卷宗上,清源县上报的人口有四十多万,如果按周四的说法算下来,清源县就只剩下十几万人,这个数字让齐桓觉得触目惊心。

从客栈里面出来后,主仆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上了马车,朝县衙方向驶去。

县衙稍显破败,门口的衙役早就从方敏那里得了消息,知道这几日便会有京中的官员来此上任,所以当齐桓的马车远远驶来时,他们便已经差人进衙门报信了。

齐桓下了马车,门口已经有衙役迎了上来,“可是齐桓齐大人?”

齐桓微微颔首,那衙役脸上带笑,“我家大人一早就说,齐大人可能今日便到,让我们几个在门口守着,没想到真的被我家大人说中了。”

齐桓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哦?没想到你家大人还有这铁口直断的本事,这我可要见识见识。”

这时,从县衙内走出一个约有二十七八岁,身量颀长的年轻人,齐桓稍一打量,见他五官硬朗,眼神透彻清明,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正气。齐桓暗暗点头,知道来人便是方敏了。他在打量方敏的时候,方敏也在打量他。

“齐大人,久仰了。等了这么些日子,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快请里面坐,我让下面的人看茶。”方敏难掩激动之色。

齐桓心中稍稍一怔,没想到这方敏会这般热情。只是不知道这热情里有几分真几分假了。那小二的话里面恐怕还有些水分。

齐桓脸上的笑容恰到好处,“我这一路上遇到的沿途的百姓,无一不说方大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心中十分敬仰,一直想见见,如今总算是得偿所愿了。”齐桓一边说一边跟着方敏往县衙里面走,同时不着痕迹地打量周围的环境。

这县衙坐北朝南,共分三堂,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很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间。

大堂两侧是议事厅,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五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二堂,二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左右为回廊式配房。

三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堂前带廊。大堂和二堂中院东侧是银库,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书房位于三堂西侧,与三堂相接,面宽一间。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

衙内院落开阔幽静,院中有另有一株南天竹,四季常青。齐桓心内暗自点头,这县衙虽然破败了些,看得出来当年兴建时也是费了心思的。

方敏领着齐桓在衙门里转了一圈,见齐桓看得饶有兴致,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参观完日后的工作环境,齐桓这才跟着方敏去了迎宾厅。自有下人上来看茶,齐桓啜了口茶,茶汤一入喉,通体舒泰,满口回甘。

齐桓十分意外,他在京城里也喝过不少茶,但这种茶他却从未喝过。

方敏在一旁敲开口,“这是我们本


状态提示:第112章 清源县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