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了闰八月——过了团圆又团圆。
今年的中秋节似乎来的早了些。小学尚未开学便已经到了这个团圆的节日。
初中和高中的孩子面临着考学的压力,学习已经把节日也挤到了一边,只能可怜巴巴地放一天的假。
上班族也在骂骂咧咧中不停地倒班,终于凑齐了三天的假期。
最悠闲的便是大学生,轻轻松松地放了三天的假,加上周六周日,正好五天,足够他们坐火车,然后回家吃个团圆饭。
俗话说: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如果八月十五吃月饼的话,那就刚刚好。
姜家妈妈对公司的管理,讲究的是“以人为本”。风风火火地抢购来两车月饼和一车的葡萄酒。只要是公司的人,无论你是扫楼的大妈还是掌握大局的总经理的,统统发放两箱月饼和三瓶葡萄酒。
这样的物质福利还不够,姜家妈妈更是直接关上了公司的大门,给所有的人放了七天的假。七天,满满的一个星期,正好抱着发放的福利回家过节。
对此。
果尔疑惑的是:自家更年期的老妈咋对职员那么仁慈,对她那么凶狠呢?
她怀疑的是:自家老妈对公司采用这样悠闲的运营方式,真的不会倒闭?
答案是绝对的否定,单看一个个的毕业生挤破脑袋,都想进姜家妈妈的公司,便能看出此公司的真实情况。
用姜家妈妈的话来说,只要有了时间,便能细细地品味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才能好好地珍惜生活,才能好好地工作赚钱来保持这样的高品质生活。
这么多“才能”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没有金融头脑的果尔表示不理解,她猜测老二说不定能懂。
每到节日,便是商家大显身手的时刻,各个商厦开始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而那些所谓的“优惠活动”,也不过是明晃晃的阳谋。即使人们明白此中的道理,也不耽误他们购物的热情。
姜家妈妈便是此道中人,她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购物才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这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恰恰相反的是,姜家老夫人似乎并不热衷于赶着时节,去买那些昂贵的月饼。
老夫人把夏天晒的果脯,拿出来,让果尔一块儿帮忙把里面的果核挑出来。再把用蜂蜜腌制的果脯肉切成一个个的果丁。买来些核桃和花生,与果丁搅拌到一块儿。准备好米面和油后,便来到手工定制月饼的加工坊。排上对,等那么几个小时,便轮到她们家。
刚出笼的月饼热腾腾的,是最香的时候。果尔一边等着老夫人付钱,一边在嘴里啃着。旁边排着队的大人们看见老人划着轮椅,而小的又抱不动月饼,直接吆喝着自家的孩子去帮忙。孩子们都是好样的,二话不说,抢着上前帮忙。
一路上,装月饼的箱子从一个小胳膊换到另一个小胳膊。
来的时候是两个人,回去的时候是一群人。
说说笑笑中回到了家,老夫人给每个人发另一个月饼,又拿来一盘果脯,交给了果尔。
果尔数了数果脯的数量,平分给这些半大不小的小子们。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此分发,果尔自我满足一会,转头又想,常话总说“按劳分配”,貌似那个大孩子抱得的时间更长……
纠结中……
自家做的月饼可以说是完全的绿色无污染健康食品。尽管老将军不喜欢吃甜的,每天也会吃上那么一两个。如果旁边放上个黑匣子,再听上那么个两三段,最美不过。
果尔也喜欢吃,奈何她的身板变小后,胃也变小了,吃了月饼,便吃不下正餐。因此,老夫人看管着她,每天只允许吃四分之一。
吃吃喝喝中,到了开学的时间。上小学是件大事,代表着孩子走向了未来事业的第一步,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密密麻麻的人群,从远望去就如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蝌蚪。
果尔软趴趴地爬在老二的背上,一副无骨头似地懒样。
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不明白了,不就是个入学,至于这样嘛,家里的爸爸妈妈都过来送,有的甚至家里的爷爷奶奶都出动了。看她,也只有二哥来送。
果尔绝对不承认,她森森地羡慕嫉妒恨了。
到底都是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懂事很多,远远地比上幼儿园的时候好多了,看见四周都是同岁的小伙伴,都在兴奋中。
家长在办理冗繁的手续,孩子们很快就扎成了堆儿,一块玩游戏。孩子们还小,还没有被世俗染上颜色,无论是什么人,都能自来熟地玩到一起。
好巧不巧,果尔在操场上等老二的时候,竟然看见了蔓菁子。她迅速地站起来跑到乒乓球台边,与在正打球的蔓菁子打招呼。自从下山后,她差不多快一年没看见蔓菁子。没看见的时候,不感觉想念,等见了面,才发现内心里异常兴奋。
醍醐灌顶般地体悟到,为啥俗语有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
果尔这边跑过去打招呼,那边的熊孩子正忙着打球,压根就没空搭理突然闯入的人。
果尔也只好坐到旁边看他们打球,他们的年龄也就十岁刚出头,肩膀也比乒乓球台高不到那里。
高高地举着手打球,果尔看着就累。
孩子们的技术本来就都不怎么样,很快便结束了。蔓菁子一屁股做到旁边,开始跟果尔唠嗑。
让果尔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