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就因为一尊女菩萨,天下人就都认可了女主当权,比干多少丰功伟绩都管用。

九九是终于见识到了封建社会对神佛得迷信程度。也难怪当初开元帝知道崔后暗中进行这项工程会强烈加以阻止,甚至不惜已绑架杀害自己儿子为代价。

不过这也说明,崔皇后早期在朝政上把控能力多强悍,让开元帝明知她有篡位之心,却未废后灭族。

又或许,开元帝还是低估了崔皇后,没想到她一介女子真得是一步一步夺了李家的皇权,亲自登基。

眼见身后跪拜的百姓越聚集越多,呼声越来越高,整个大明宫前黑压压得一片,官商工农喇嘛和尚甚至连尼姑庵得尼姑都跑来跪拜,手持着佛珠念了又念,嘟囔着,净光神佛转世,真佛之魂,保佑苍生。

九九粗略估算了下,此时大明宫前最少聚集了万人之多,还真是出乎意料啊!

斜睨了眼李弘,九九低声问道:“敢问四王爷,这后面万人中,有多少是王爷您手下找来的人?”

李弘摊手耸肩,“你说什么我听不到。”

“……”九九明白了,因为她现在也只能看李弘唇动,却不闻其声。

随手在地上捡了块石头,九九在地石板上,把刚才问的问题简略得写了一遍。

李弘一扫而过,接来九九手里的石头,画道:各个人群里领头的大多数是我的人。

九九一怔,继续写:那前两次你也暗中插进来人了?

李弘回写:第一次没有,第二次喇叭和尚要臣都是我派来的。

九九眉目紧聚,看样子自己这次的功劳是抢前世李弘的,可话又说回来 ,今世,可是李弘要来分了自己的功劳。

得了便宜得卖好,九九抿唇一笑,揶揄写道:放心,待崔后lùn_gōng行赏,我会多分些功劳给四王爷的。

李弘回以一笑:不用了,小功就不必争了。

小功?组织三次为民请愿竟然是小功?那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功……

见李弘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九九扔下石头,陷入冥思,这其中自己还漏下了什么……

李弘仍是一副老神在在得样子,袖子一挥,地上得字迹便消失得连痕迹都不见,挺了挺身子继续跪地山呼。

这样得表现,可不是随意蒙骗自己,李弘定是背着她又做了什么。

李智!九九一震,对,是李智,如今虽然崔皇后天人合一,但李智还挂着个皇帝的头衔,虽然未正式登基但也是柩前即了位,他还在那摆着,崔皇后想登基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可如今崔皇后受百姓爱戴,要是下旨废帝又要惹人口实,得不偿失。所以为今只有一步棋走,就是李智主动出来禅位。

九九之所以把他漏下了,是因最近几日大明东宫内,已换做尚记守卫,而且是全面封锁,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九九没办法跟李智联系,便也只能在宫外自作主张。

犹记得上一世李智确实主动出来禅了位,按照李智对皇位的偏执 ,他绝对不会自己主动走出来,那么会是谁劝说的呢?

崔皇后自己?九九在心里打了个叉,如果是崔皇后逼退,那跟下旨废帝区别不大,只不过是反响大小的问题。

九九又看了一眼旁边的李弘,那就只能是他了,之所以看守东宫太子殿的禁卫军由万记变为尚记,那么要拦住的只有她上官九九一个人,就是不想自己再去找到李弘商谈这最后禅位之事,而对于如今暗中权势滔天得李弘来讲,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威逼利诱得把李智搞出来主动禅位。

九九心凉半截,跟劝说皇帝主动出来禅位比起来,自己组织这大规模得民间请愿简直是不值一提。

这一招,九九认输。

谜底已解,果然宫门大开,李智一身明黄龙袍缓缓走了出来,万人宁静 。

见李智不卑不亢的走来,面无过多表情,跪于九九李弘之前,双手过头举着一卷皇昭,高呼,“儿臣不孝,无治国之才,未防祖宗留下的基业,毁于吾手,求圣母神皇带之,儿臣请求退位,将大晟之江山交予母后。”

一席话说完,身后群民山呼万岁。

这场戏终于是唱圆满了。

皇帝都让了,百姓喊得就更来劲了,人数还在持续的增加中,大晟皇子也全数从宫中走了出来,唯独少了李隆。

情形已经差不多了,也该圆满收场,崔后终于挂着春风得意的笑容,出现在宫门之上……

大晟宏利元年,崔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昭,再改年号为昭和,此大晟朝已覆。

昭和元年,此大陆终于出现了第一位女主,称昭元帝,已此载入史册。

如问偌大的江山国土,人人梦想爬上得皇位,为何崔氏已一个女子的身份,击败了各方势力成功问鼎,那也无非是那三点——天时、地利、人和

崔皇后已神仙转世为载体,在江山无主之时,抚慰了民心,开元帝暴毙,留下太多问题,因私利,也未将皇子们提拔起来,崔皇后收拾自己的儿子轻松愉快,再有崔皇后虽醉心权势,却廉政爱民,为后治国三十载,在人民心中位置甚高,不容动摇。

不得不说,崔皇后这皇帝算是当之无愧。

九九也不得不佩服,如同海绵一样吸收学习着崔后在权斗中得才智,不得不说,九九今世在官场政场得第一任老师便是昭元女帝崔氏,崔聘婷。

举国欢歌之际,九九却又消失了……

她去了洛水河畔,此时洛水河底得石佛已


状态提示:第71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