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新秩序>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在征募士兵的时候,也优先考虑有一技之长者。而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要经过作训司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的战士之后,再进行专业方面的培养。在李诚中的设想里,后勤兵更接近于后世的战斗工兵,一瞪军,其对军队的战斗力加成将不可估量。

按照后勤处从事赵弘德转述营州都督李诚中的原话来讲,“一名合格的后勤士兵,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战士”,所以,后勤营兵制的建立,所耗时间要远远超过一般的营州军各部,从白狼山时代起,一直到如今,前后跨越两个年头,后勤营这一编制才最终形成,一千名后勤士兵才真正进入军中,担负起后勤事务。

因此,营州都督府设立的后勤营相比这个时代的辅兵和民夫而言,要更加专业、更加效率

后勤营的专业化和效率化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他们手中装备的器具。虞候司后勤处不惜耗费巨资,为后勤营装备各种合用的工具,以一伙为例,光是挖掘和伐木的装备,就配备有五柄短铁锹、五把铁榔头、两柄铁锤、两把铁锯,这些工具除了满足后勤挖掘和伐木的需要外,战斗中也是极为趁手的重兵器,对敌方的杀伤力绝对不亚于正规战兵。此外,每一都中,还装备有易带的大型生产器具。

此刻,当着营州军全体战兵的面,后勤营展现其卓越的构筑能力。

后勤兵们从奚车上卸下包扎成困的物资,将那些带有编号的木板、木棍、木刺等物按照编号钳在一起,以木钉、绳索组合结实,一个个长一丈、高两尺的木砦转瞬间便告完成,在最外侧构筑起一条防御圈。他们又取出许多粗壮、短小的木棍,将带尖的一头插在地上,以长绳相连,形成一道道防马拦索。

在缓坡的左右两侧,三百名后勤士兵挥汗如雨,以铁锹和榔头挖掘出一道道一人深、三尺宽的壕沟,这些壕沟共有三排,相互间错落有致,想要顺利越过壕沟,必须在壕沟中以之字路线通行方可。这样的措施,可以保证敌人只能从营地正面发动攻击。

一百名后勤士兵顺溪流进入饶乐山,两人一组采伐林木,并现场将大木切割成需要的规制,老营士兵们则在后勤营军官的指挥下,将木头拖拽至营地中指定的位置,敲入土地中,竖立起正式的寨墙。

头一个晚上,木砦、拦马索、壕沟建成,各军帐篷立起;第二天,一人多高的寨墙建成,寨墙后的栈道也构筑完毕;到了第三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饶乐山巅之时,包围在外侧的契丹人惊讶的发现,一座完整的小型营寨已经矗立在饶乐山下,其中甚至还搭建了四座两丈多高的箭塔,在原来契丹王帐所在高坡上,竟然还立起一座更高的瞭望塔楼塔楼之上,“大唐营州都督李”字将旗随风飘扬

这样的建造速度堪称奇迹,仅仅是两个夜晚、一个白天,空无一物的饶乐山下就建成了一座堡垒与此同时,契丹人自己的帐篷也才刚刚搭建起来,除了帐篷以外,他们还没来得及搭建弯绕于外的简单木栅栏。

契丹士兵刚刚苏醒,他们从营帐中出来之后,立刻目瞪口呆,震惊的望着眼前的一切。更多的契丹士兵则听到了同伴的惊呼声,自后方不断涌了出来,上万人拥挤在一起,见证着这一草原上的奇迹。

这就是汉人的手段


状态提示: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