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正常”的,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一定的研发能力的国家来说,军备建设的方向和路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家本身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其二则是军队面对的作战环境,所衍生出的实际需求。一个国家的军队,使用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是由这两个方面所共同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军来说,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变后掠翼技术上有着相当雄厚的技术积累,同时高性能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也已经有了完善的成品——而美国海军本身面对苏联的超音速轰炸机,又迫切地需要一种具备强大的超音速拦截能力的舰载战斗机。于是,能力与需求结合之后的结果,就是f-14战斗机及其配套的a-54武器系统。同样,80年代的中国,因为有着611所在鸭式布局上的深厚积累,以及中国空军面对北方强敌,对于超音速拦截能力的需求,所以“十号工程”最后得到的产品才会是三角翼+中距耦合鸭式布局的歼-10,而不会是像“枭龙”或者f-18这样超音速性能不强的产品。
而现在的uisa和“钢爪”,在军事工业方面并不能被看做一个“正常”的国家——虽然uisa在诺斯庞特岛上原本就已经留下了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的工业设施,调整生产线之后甚至连“超级大黄蜂”都能组装生产,但是这样的军工体系,只能算是表面的繁荣——因为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很多武器装备现在还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自产,仍然需要从系统中“进口”不少部件。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小问题——uisa所拥有的导力加工技术(即使用导力技术加工非导力的部件和产品)从加工水平上看,甚至与中国2027年的水平都不相上下。在充分的技术资料支持下,最后实现百分之百自产化也并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真正致命的问题在于,现在的“钢爪”军工体系,根本就没有自我研发的能力。
这并不能怪uisa的决策者目光短浅——uisa原本就对自行研发的能力十分重视,从这个世界的科技树来看,uisa军工部门的自研能力虽然肯定比不上奥萨和尤克托两个超级大国,但是在第二梯队里不管是门类齐全程度还是技术水平都可以称得上是佼佼者了。
问题是,作为这个“魔法世界”的一员,uisa跟其他国家一样,把科技树“点歪了”——发展的重点,是这个世界特有的“魔造术”(“剑与魔法”时代的旧称,现在叫做“导力工程学”)和“炼金术”(同上,现在叫做“导力材料学”)。毫无疑问,如果继续在原有的导力技术的道路上跟着奥萨的屁股后面前进的话,那么uisa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技术优势巨大的奥萨抗衡的。因此,对于现在的uisa和“钢爪”来说,利用eva系统带来的现代武器技术另辟蹊径,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由此,便引发出了一个新的问题——uisa原有的科技树,在现代武器所需要的部分,完完全全就是空白:研发战斗机,需要空气动力学和涡轮发动机技术;研发主战坦克,需要内燃机、非导力的复合装甲和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以及配套的尾翼稳定穿甲弹;研发运载火箭和超音速导弹,需要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技术;作为以上所有装备的前置科技树,雷达和微电子技术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门类,uisa,或者说整个世界原有的科技树里,全都没有···
于是乎,面对奥萨军,“钢爪”就只能用系统目前提供的装备来执行作战任务了——而面对的敌人不同,部队需要的武器自然也是不同。除了少数科幻装备之外,eva系统只能提供以美国海军装备体系为主的现代武器——而这些武器原本是用于在地球上与同样使用雷达导弹的其他国家作战的,面对武器装备以导力技术为核心自成体系的奥萨军队,自然也就会出现相当程度的“水土不服”问题。
比如说,u**c现在有两种坦克,ztz-26式新一代轻坦和少量m27a1“帕拉丁”四代重坦。而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战斗中,u**c的装甲部队,遇到了少量奥萨联邦陆军和陆战队的新型“搜索者”ü战后对于奥萨军俘虏的审讯,以及对缴获的该型战车进行的测试,“钢爪”军得知这种使用了新一代导力防护系统的新型战车即将换装给整个奥萨军,同时原有的老型号也将按照m2的标准进行升级。
测试的结果显示,奥萨联邦不愧是导力技术大国,在导力防护技术方面的造诣颇深——这种导力防护系统的防护能力已经达到了装备了178工程约束式复合装甲的俄罗斯t-90am坦克(俄军自用版)的级别。而26式坦克作为一种为海军陆战队和山地作战部队使用的轻型坦克,使用的是来自瑞士的短管120炮,虽然经过中国军工的深度改进,但是穿甲能力还是有限,跟主流使用的西方120炮或者中国125炮还是比不了的。
对于这种新型战车,除了航空兵和反坦克导弹之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帕拉丁”坦克的135巨炮了——但是这种价格昂贵,战斗全重超过70吨的四代坦克显然不适合大量装备,而且用135炮打这东西明显是严重的威力过剩。对于“钢爪”装甲部队来说,最理想的选择显然是陆军版的26a型坦克——这种用于替换原96式坦克的新型坦克使用了与96式和级别的战车显然绰绰有余。但问题是,eva系统并不提供这种坦克,直接采购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