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全甲板出击>第十八章 瑞士军刀

当然,作为一种重型机,f-15e的部署成本还是太高——usaf需要一种成本较为低廉的中型战斗机来扩大机队规模,增强兵力。于是乎,就像是冷战时期的美国空军一样,usaf名正言顺地选择了跟f-15高低搭配的一代经典名机,f-16“战隼”。

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三代战斗机,f-16战隼(英语:f-16figon)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设计的初衷是主要用于空中格斗,辅助美国空军主流派心目中的主力战机f-15,形成高低配置,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斗机。

后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成为也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地面攻击、侦察等多种用途的战机,还于1982年被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选为表演用机,至今仍在使用,作战使用的f-16也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截止到2012年4月已生产了4500架,装备了17个国家和地区武装的空军和海军。

最初的时候,usaf曾经打算通过位面贸易引进歼-10a系列的生产线,但是因为受制于位面通道的规模和人员往来限制,再加上歼-10系列使用航电系统,以及al-31f系列和ws-15发动机跟“钢爪”现有的体系完全不兼容,而大改机体的难度实在太大,因此最后只得放弃。

“钢爪”使用的型号,称为f-16g,代号“疾风隼”。现在,共青城航空工业联合体的生产线正在全力以赴,以接近每天一架的速度生产战斗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0架f-16g从生产线上走下来,进入到usaf航空兵部队中服役,相当于f-15和f-22总和的近两倍。这些f-16,与通过位面贸易进口的150架歼-10a/c一起,构成了“钢爪”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的中坚力量。

为了适应尤瑟大陆作战的战场环境,f-16g也进行了一些改装——原版的f-16为了节约成本和减轻重量,使用了超音速进气效率低下的皮托管进气道。为了满足超音速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共青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一是换装dsi进气道,其二是使用仿自歼-10a的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相比之下,前者因为有美军现成的改造方案可用,难度较低——但是超音速段的效果还是要差一些。经过一年的攻关之后,共青城所幸运地顺利突破了第二个方案,于是从block4之后批次的f-16g,便使用了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取代了前几个批次的dsi进气道。

由于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的重量要大于皮托管进气道和d在背部附加了保形油箱,同时换装的f-119发动机也可以抵消一部分重量。在标准的双重任务挂载条件下,f-16g也可以实现m1.4的伪超巡,并且仍然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航电系统方面,为了提高支援任务的效能,f-16g参照歼-10c,配备了简化版的宝石台航电架构和apg-80相控阵雷达,探测与感知能力强大并且可以使用多种空对地武器。

在作战任务方面,u不仅可以执行防空拦截、护航、空中优势和战术侦察等多种空优战斗机任务,而且作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执行高风险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usaf没有装备a-10这样的强击机)与的部队,就可以在大陆战场的任何作战环境下,执行任何形式的战术任务,是名符其实的“瑞士军刀”。

前面说过,因为大陆战场的特殊作战环境,现在的usaf已经彻底成为了一支“一切围着陆军转”的空中力量——就像是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vvs)一样。这一点同样反映在战术飞机的性能上——在圈内作战中,因为不能携带副油箱,加上使用了高油耗的发动机,f-16g的圈内航程只有710k的实用作战半径(圈外+圈内)大概在350~500k-29a相仿。

这个作战半径虽然看起来很难看,但是在执行空中优势作战任务时,这样的作战半径,已经足以完成usaf歼击航空兵所需要完成的大部分作战任务。因为在作战方式上,usaf与苏联空军几乎完全相同——主要依靠地面指挥引导作战的苏联战斗机与使用预警机指挥的美国战斗机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苏联战斗机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进行大空域范围上的作战行动,以争夺制空权和为战术攻击机护航为主要任务的苏联战斗机的作战范围,基本上都集中在己方战线向敌方纵深300千米的范围之内——usaf也是如此。

usaf战区空军司令部下属的地面指挥系统,主要通过成本低廉,广泛装备的陆基机动雷达站与e-2d预警机来掌握空情信息,并且采用基于eva系统的战区信息网络或直接语音的方式,对歼击航空兵部队的战斗机进行指挥和引导。因为陆基雷达能够掌握的空域范围有限,而e-2d预警机只能在导力领域的边缘行动,所以实战中,即使是作战半径更加广阔的f-15,也很少在400km以外的空域活动。

对于远程攻击任务,一方面f-111之类的远程攻击机普遍具有强大的超音速突防能力,完全可以不带护航行动,另一方面就算真有这样的需求,也可以交给由e-10a和一众大型电子战飞机支援的f-22b来完成任务。因此,作战半径问题,对于现在的usaf来说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实战中,f-16g的标准挂载便充分体现了这种战斗机“又当爹又当妈”的属性——翼尖挂架和外侧挂架各挂载两枚空战用的ai-120d,内侧挂架根据编队任务分配,可选挂载也不同——比如这次行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瑞士军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