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邪恶之手>第0530章 【明心见性】

话说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求那跋陀罗 ,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

宋元嘉二十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

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

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

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东魏天平三年卒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

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

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

是传说达摩到金陵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

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

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和唐·宗

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

公案了。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

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冈村正树琢磨着后来收集到有关达摩祖师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这些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经典故事,

不由得感觉自己与佛祖拉近了距离,虽然冈村正树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没有父母对他的人生做具体的规划和指导

,但一直以来,他都认为人活着只要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照样可以成佛。这

更加强了他要解救千崎百合的信心,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冈村正树盘腿而坐开始试着默诵达磨祖师真性颂(夜坐偈):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

灭无余。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森罗

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安想论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三更心净等虚空

遍满十方无不通。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

同。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

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

寻逐令疲极。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这套夜坐偈其实是在冈村正树很小的时候,邻居的一个老者见他天资聪明,传教给他的,说是以后在遇到困苦无奈的时候,

只要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达到清心寡欲,心情变得舒畅,于是当时冈村正树背得滚瓜烂熟,然而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几

乎一点儿也不理解,想不到今天,在这束缚他精神和身体的禁闭室里,让他又想起了这套夜坐偈,没成想他一边回忆一边诵

读,竟然又能一字不差的把它想记了起来。

如此看来冈村正树是有一定佛缘的,这在他以后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生了十分微妙的作用,也让他可以在迷乱的尘世中,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会变得沉沦成一个亡命之徒。

冈村正树静静的坐在那里,反复的诵读着夜坐偈,不由得感觉到眼前呈现出一片光明,这种光明在他的脑海之中不断的扩散

,净化了他的心灵,让他感觉到浑身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难道说这就是得到了佛祖的神佑吗?回归本性,无欲则刚,冈村

正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已经深深的感受到因为对佛祖的虔诚以自己所带来的无限力量。

冈村正树越诵读越快,好象在想方设法要将这套夜坐偈吃透,吸收,成为自己身体中的某一个无法割舍的部分,从中汲取人

类智慧的无穷潜能,突然一股灵光在他眼前掠过,冈村正树慢慢的睁开眼睛,发现这股灵光有可能只是自己的幻觉,也有可

能它真实存在,只是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去驾驭它,冈村正树痴迷的陷入了思索之中。


状态提示:第0530章 【明心见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