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战场出现了不可测因素,并不是皇军无能,而是远征军过于强大,更确切地说是直升机过于强大,日军高层甚至是同盟国德国和意大利方面,都没有对南方军有过多的斥责,反而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兵力方面,受损严重的第三十八师团和第五十五师团都被调回本土休整,日军大本营从华中战场紧急抽调了第四师团和第二十二师团,又从关东军抽调了第八师团和第十师团,共计四个师团入缅。
武器方面,德国支援日军南方军三万支mp40冲锋枪,拟定装备日军一个师团,同时援助五千具火箭筒,用来对付远征军的武装直升机。
和蒋浩然之间的历次战役,日军也认识到冲锋枪在战场上不可忽视的强大火力,尤其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密集的弹网简直让手持步枪的士兵没有还手之力,一味讲究精度射击的日军也开始注重冲锋枪的研制。
事实上,早在1935年日军就开始研制冲锋枪,只不过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比冲锋枪打得准,他们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也不愿意部队装备冲锋枪。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岛国的资源有限,他们经不起冲锋枪大量的子弹消耗。所以,冲锋枪的研制也一直处于一种停滞阶段。
经历过和远征军几次丛林战之后,日军吃足了ak47的苦头,深刻地认识到冲锋枪的威力和不可撼动的地位,痛定思痛,日军这才咬牙将冲锋枪生产提上议程,几家兵工厂全力生产自主研发的百式冲锋枪,预计在缅甸雨季之后,大量装备南方军。
防空方面,因为第五飞行团再次遭到重创,而海军也因为米国的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突兀地出现,已经造成了两艘航母一沉一伤的严重后果,他们再也不敢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缅甸战场。所以,缅甸的防空还得以陆航为主力。在此情形之下,日军大本营加紧对南方军的第五飞行团进行补充,同时还准备将华北战区的第三飞行团也调往缅甸,只等缅甸的雨季过后,以两个飞行师团的空中力量,九个师团的地面兵力,全面占领缅甸,消灭远征军,实现德日印度会师的战略构想,同时,也为进攻中国滇西做好充分的准备。
缅甸的雨季在六月份才真正来临,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五月初,雨季时长四个月,也就是说,南方军还有将近五个月的时间准备。
届时,补充的四个师团全部到位,各种武器装备也将装备到各师团,以两个飞行师团、九个步兵师团的优势兵力,任他蒋浩然的远征军有飞天遁地的本领,也绝无抵挡的可能。
日军在积极地准备,远征军也没有闲着,除了空降旅和约翰?威廉姆斯的一个团在前沿不断给日军骚扰,给日军制造不断的麻烦,其他部队都转为防御状态,抓紧修筑永固工事,碉堡、炮楼在前沿一溜儿的排起,一副严防死守的模样。
尤其是密那,被日军在撤退前基本摧毁得差不多的机场,又再次修复一新,从印度乃至是国内的各型飞机都可以直接降落在机场,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了进来,补充兵源也源源不断地从昆明直接抵达密那。
这期间,史迪威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调运输机,不管是中国战场、印度战场,还是向米国政府不断求爷爷告奶奶,但凡有办法想的地方他都不厌其烦第打电话、发电文,哪怕是能多一架飞机他都不敢错过,硬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将狂飙支队两万多四千多士兵直接从南昌运抵密那,再加上从昆明运过来的四万余学生兵,共计是六万余。
连带武器物资一起,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联军共计出动运输机数千架次,别说是战时,就算在平时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奇迹,但这个奇迹就生生被史迪威创造出来了。
补充兵一到,整个密那就热闹了,各个部队来接新兵的军官一个个眼睛鼓得像铜铃,生怕好的士兵全被别的部队挑走,自己就捡一些歪瓜裂枣,回去被长官骂,。所以,从一开始,简直就是开抢,由此引起的大打出手每天都会发生好几十起,这事连负责新兵安置的参谋长黄杰都没有压住阵脚,最后还是蒋浩然亲自到现场才平息下来。
蒋浩然的手段多,除了答应田龙的独立团可以优先挑选兵源,其他部队都只能听从分配,按优劣来搭配,谁都不知亏。
至于两万四千多狂飙支队的老兵,全部打散分到各单位,充当各营连排的骨干。
刘鹤从黄埔军校株洲分校挑选来的五百多军官也在这时候抵达密那,蒋浩然将他们全部安排到各个排、连、营、团,大部分担任军事主官,将一些带有某人烙印的军官全部替换下来,像孙立人的新38师,一家伙就换了三个团长,这三个团长全都是军统的人,28师和29师就更厉害了,六个团长全部换掉,一个都没有剩下。
当然,在这几次战役中表现不错,并且有向蒋浩然靠拢的军事主官基本上没有动,有的甚至还升官了,像93师340团团长陈锋,因为师长吕国全负伤,已经不适合担任师长之职,蒋浩然就准备把陈锋提上来担任师长,报告已经上陈军委会,其实这报告也就是一个形式,以蒋浩然现在的地位,别说一个师长的任免,就算是一个军长,军委会都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蒋浩然行事从来都是比较霸道,尤其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基本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尽管各师长对这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