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我就算是拍马也赶不上你。上次皇阿玛考较的时侯,你不是还说什么,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我说三弟,吴三桂都没你博学啊。”胤褆冷言。
康熙最不喜欢皇子们阅读《资治通鉴》一类的书。胤禛记得,后来太子私藏《资治通鉴》,还因此曾被康熙当众批评过,因此众皇子对此都讳莫如深。
“哟,三弟的话,大哥倒是记得牢啊。”胤祉尤记得那次皇阿玛考较,他犯了忌讳,最后是以他挨骂作为结束的,大阿哥这是在损他么!
“大哥,三哥,别吵了,被人听见了不好。”幼小的胤祺害怕这两人真的吵起来,连忙上前规劝。
爱新觉罗胤祺,日后的恒温亲王,生性随和,康熙曾经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吕成回忆了一下书中记载,胤祺是雍正十年间去世的,当时雍正爷还为胤祺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如此一想,吕成对胤祺倒是起了结交的心思。
“就你喜欢当老好人。”胤褆白了胤祺一眼,冷哼一声。真想不到,宜妃那个跋扈的女人竟然生了这么个软柿子。
“大哥,五弟年岁尚小,不懂事,你何苦骂他呢。” 吕成见胤祺脸上很是尴尬委屈,扁着小嘴像是要哭,于是便开口帮他说了句话,伸出手来安慰的拍了拍胤祺的膝盖,对上了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胤褆皱眉看向了吕成,心道不管怎么看,他这个四弟就是长得一幅让人看不顺眼的样子啊!那眼神就像冰一样,瞧得人浑身直难受。果然生来就是不讨喜的孩子,难怪连他自己的额娘都不喜欢他,也就只有太子当他是个人物。
想到太子,胤褆不禁暗地里磨了磨牙,不就是占着个嫡子的优势么!剩下的,也不见得比爷强多少,皇阿玛总有一天废了他!
如此,几人回宫,第一件事情定然是要到康熙处报平安。
啪!伴随着摔落奏折的响动,就听得里头传来了康熙掷地有声的呵叱,那声音明显是怒火丛生。
“哼,这施琅也太过侍宠而骄了!真当朕是非他不可么!”
紧接着,是几位大人诚惶诚恐的告罪,连声说着:皇上息怒。
吕成几人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越发谨慎恭敬的低下头。养心殿内除了康熙以外,还有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马尔汉,皆是一脸紧张。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刚定,吴三桂伏法,台湾的问题成为了康熙心中亟待拔除的令一根刺。说到台湾,则不得不提及两个人,福建总督姚启圣和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台湾一事康熙原是任命姚启圣全权负责,而此人也的确兢兢业业,一生以夺复台湾为志。
十七年之时,姚启圣与施琅相交,一再向康熙力荐施琅,称他廉勇优长,威名素著,深识水性。甚至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请授施琅重任福建水师提督,以便以施琅为先锋,同取台湾,相辅成功。
康熙对施琅狼藉的名声虽有些顾虑,但见施琅的确是个人才,便同意了。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太保,谕以当与福建总督、巡抚等官同心协力,以清海疆,勿负委任至意。
十月,施琅到任,不知为何竟疏言理当独任进征台湾。姚启圣早有亲定台湾之志,施琅又是他上谏的先锋,如今被倒打一耙,心里怎么也不会舒服。
故此姚启圣也独自疏请了折子,宁愿战死海上,而断不肯回厦门苟且偷生。又从战前准备、总督职责等方面具疏驳斥施琅的意见。也不知道这本来亦师亦友的两人,怎么就就此失和了,频频内斗。
至二十一年,姚启圣患上背疽一症日重,毫不惦念家小,惟以不得台湾为憾。康熙感念其忠心可嘉,施琅偏偏挑在姚启圣病体沉疴的时侯,屡次三番上折与姚启圣呛声,让康熙不喜,遂下令斥责了施琅,此刻正是刚刚收到了姚启圣和施琅互相倾轧的折子,正在生气呢。
远征台湾之事迫在眉睫,主将战前失和,大打出手,就差没有短兵相接了。厦门之事一团乱麻,乌烟瘴气!这让康熙如何喜得起来。
屋里点着康熙平素喜爱的龙涎香,吕成等人走进去,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请安。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
康熙见来人,脸色稍有缓和。本来因着施姚二人的事情而不悦,但见自家的儿子种痘成功,这气便也顿时消散了不少。
“不必多礼了,都起身罢。”康熙爷的脸色虽仍旧不好,但总归也没方才那么吓人了。
看着那一个个的小萝卜头都纷纷站起身来,抬起头,脸上都带着小红印,但是精神头却很足,这让康熙甚为欣慰。
“看来这种痘之法确有成效,朕要大大的奖赏博为格啊!”康熙终于露出了喜色,语气高亢的对着明珠说道。
“皇上说得是,臣等鼠目寸光,前些时侯还对此法战战兢兢。多的皇上圣心明鉴,乾刚独断,力排众议,推广此法。众阿哥成功战胜了天花,实乃我大清福泽啊。”明珠不着声色的来了一番恭维,让康熙听得很是舒心。
“阴也是你,阳也是你,前阵子担心保清还给朕上了不少折子。”康熙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