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笑看中年>第七十六章 人生之叹

未曾在长夜痛哭,何谈真正体验过人生。

也许世间每个人,在这悲欢交集的人世间,都或曾痛哭过。

或许你在一个人的深夜,想起独自异乡打拼、奋斗,无论多么努力,成功却总是遥不可及,头破血流的失败却总是如影随形。然后,某天某夜,忍不住的悲从中来,痛哭一场。

也或者,什么也不为,想起生活中的种种鸡毛蒜皮,种种付出永远得不到回报,突然就觉得委屈,就想放声大哭一场。

陈静,就在失去胖子这个朝夕相处了十多年的伴侣后,撕心裂肺的痛哭过。她以为她会死,她以为她会活不下去。然而,并没有,哭过痛过,不管是否愿意,不管好赖,日子仍然在过。

陈利,差点遭遇职场潜规则后,也在灯红酒绿的酒吧暗夜里痛哭过。她以为自己会撑不下去,会不想再干下去。可是,她依然在坚持着,不管多么艰难,日子还是得继续。

陈新,过于中正耿直被职场所不容,被迫辞职,远离祖国,一个人在陌生的国度,面临语言障碍、孤独,她以为她会放弃,最终并没有,她仍然咬紧牙关坚持着。相信,最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生活仍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按照她自己的轨迹运行着。

人就是这样,我们并不是外人、甚至我们自己所认识熟知的那个人。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认为你很逆来顺受,你自己也感觉确实如此,殊不知,你也曾为自己想做的事斗争过、执拗过,比如陈静。

别人以为你很脆弱,你自己也以为自己很脆弱,但是脆弱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自己也不知道的坚强的心,比如陈利。

外人以为你很坚强,你自己也以为自己很坚强,但是越坚强的人,内心可能越脆弱,比如陈新。

很多人认为你是个幸运儿,你自己也常常这么认为,但是谁也不知道,你有多害怕万一哪天幸运突然消失了,你该怎么办,比如陈材。

人活着,总是有很多怕的东西,怕活得不如意,怕死得很难堪;怕念念不忘没有回想,怕爱恨痴缠恨收场;怕不成功无脸苟活,怕太成功遭人忌恨;怕每天朝九晚五日子太枯燥,也怕自由职业太自由心里没底……

爱恨只在一瞬间,成功失败只在倏忽间,生死只在睁眼闭眼间。

陈新大学毕业前,把四大古典名著逐一看了一遍。

看《红楼梦》,看到人生恍然梦一场,富贵荣华险中求,平凡如灿烂,灿烂亦平凡。

看《西游记》,看到人生犹如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慎终追远,始达终点。

看《水浒传》,看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看《三国演义》看到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肝胆相照,誓为知己者死。

后来工作后,陈新又开始沉迷看历史剧。

看《雍正王朝》,看到雍正的格局与计谋,巧妙通过迎娶年羹尧的妹妹、派李卫潜伏等种种计谋,最终将年羹尧这个大贪官得以惩处。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陈新从这部剧中看出了这个道理。

看《康熙王朝》,孝庄太后巧妙利用索额图牵制鳌拜,两方势力此消彼长,互相争斗,达到局势平衡。

平衡,就是陈新看到的核心。

世界需要平衡,人的内心需要平衡,大自然需要平衡,万事万物,皆需要平衡。

后来看《乾隆微服私访》,乾隆皇帝共在位60年,可以说前期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空前高度,但晚年落下败笔。

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盖棺不定论,这是陈新总结出来的道理。

看完历史剧,陈新又开始看一些哲理小说和书籍。

《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以及康德、尼采、荣格、叔本华等开始出现在陈新的视野。

书籍,是促使人成长的东西。

看这些书籍的过程,陈新已经抛开那些老套的“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追问,单纯只想知道一个简单问题:我这一生,要把自己铸成什么器?

是方形的,为人方正,坚持一是一二是二,没有所谓的圆融通变。

还是圆形的,为人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极善于见风使舵。

或者棱形,具有伸缩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演变成不同的形状。

思考的结果是,陈新要做那个四四方方的方形,坚守心灵方正,持正守方,不为外物扰。

再后来,在社会的熔炉中锻造过一段时间后,陈新又开始阅读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正能量书籍,比如《西点军校法则》、《哈佛凌晨4:30》、《习惯的力量》以及《拆掉思维的墙》……

于是开始由人格塑造转向心灵塑造:积极心理培养。

这些阅读和历练的过程,帮助陈新这样一个人们眼中的大龄未婚女中年,穿过重重幽暗的岁月,熬过了很多看似熬不下去的日子,好像要倒下去的时候,又坚持着最终站起来。

到现在,依然内心强大,风尘仆仆,却一如少年。

为人最大的善意就是,你看透人间险恶,却不露声色。

你懂了人世艰难,却不再四处找人诉苦。

你在低到尘埃的时候,不会再找任何人开口。

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懂得了适时沉默。

你在想哭的时候,泪从心里流过……

状态提示:第七十六章 人生之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