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月光晒将下来,刚好照在那座封土堆上,我运用阴阳五行里的寻龙定位仔细勘查了一番,又拿出罗盘定位。
发现这靠近地下古墓的地方有一条水脉,也就是说这古墓的旁边有一条活水,水转则气运,看来葬在这下面的人还不是一般的来头。
李教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小李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的,懂得倒是挺多的,你这刚才的方法是不是南派盗墓贼使用的寻龙定位。”
我差点惊出一身冷汗,这自信有些过头了,旁边可不是小舅他们,这是一群考古队,在他们面前秀盗墓贼的技巧,这不是茅厕里打灯,找死吗?
我一下子慌了神,说话也有点转不过来,摸了摸后脑勺,说∶“这是外祖传下来的技巧,用来给别人寻穴用的,我之前是个风水先生。”
李教授点点头,说∶“不简单,年纪轻轻能把风水之学运用自如,看来你家里以前出过高人啊!”
我表面上嘿嘿一笑,可心里却是想,还出高手,就我们家那些老头子也不知道那里学的这风水,三不像的,说出了不丢人就行了。
这下所有的人都围了过来,我一看工具准备的也差不多了,就让考古队的那群学生沿着我画出的横线开始往下挖掘。
从这上面显示的穴位来看,这个古墓的地下面积应该不算少,但是具体是什么年代的,我们不敢断定,只能见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才行。
这穴位表层是层细沙,这种东西最难清理,需要我们细心的一层层剥离开,不然要是被沙子漏了下去,触动古墓里的机关,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毁灭。
我让杨子拿出一个简易的洛阳铲,往下面先打四个桩出来看看,这下面是不是有什么机关一类的。
而考古队的那群学生则继续清理上面的沙子,李教授吩咐他们千万不能出现什么差错,这种古墓以后肯定挖出来是要受到保护的。
杨子的洛阳铲一挖下去,就会带出下面的一小节土壤,他每打一个桩,我就要看看带出来的土壤是不是有什么异样。
随着他最后一铲下去,带出来的土壤里面含着一些细微的沙子,我用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全是沙子,不是黄沙,而是那种稀少的白沙。
我马上让考古队的那群学生停了下来,李教授看到我让他们停了下来,连忙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皱了皱眉头,说∶“从这土壤里面携带的白沙来开,这下面怕是个流沙积石墓,按照咱们这个方法挖下去,耗费的时间不够啊!”
考古队的学生感到有些不理解,怎么一下子给停了,我跟他们解释说,这下面是个流沙积石墓,这样挖下去不是个办法。
他们不解就问,这流沙积石墓是个怎么回事,其实这种流沙积石墓,我也是在书上看到了,这还是第一次见过现实中的,是用来防盗墓贼的。
这群学生也是好奇不已,我只能借着书上的知识解释一番,于是我说∶“所谓的填沙绝技,即在墓道和墓室周边填塞细沙。”
“这个方法很简单,却是中国人独到的发明创造。盗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几夜之内就顺利进入墓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洞。”
“唐代之前打圆式洞,唐之后打四方洞,这一规律已经成为鉴定盗墓年代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何以有如此之分法?这是因为唐之前多为竖穴墓,也就是长沙马王堆那种类型。”
“在山包或平地直接向下挖个大坑,然后在坑中放上棺椁,用木板封顶,上面覆土。因这类墓葬土质较厚,根据物理学原理,挖的时候必须是圆形洞才不易塌陷,方洞易塌。”
“唐之后一般多为券洞墓,除了像武则天那样以山为陵外,多是砖石结构,覆土没有唐之前那样深厚,中途塌陷的概率较小,因而可挖方洞,毕竟方洞活动起来更方便些。”
“但无论是圆洞还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积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打洞挖坑。若周围不是土石而是一片沙漠,此事就难了。”
而发明流沙积石墓的人恰恰抓住这个特点,在墓道或墓周边填沙,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上百吨。”
“盗墓者若想进入墓室,就必须与填沙打交道,或者说只能一点点地向外掏沙。沙呈软性,掏出一点,周围之沙立即拥将出来补充,如此循环往复,沙拥不绝。”
“除非将所填之沙全部掏尽,否则不能进入墓道与墓室。而当盗墓贼见流沙不止,无有穷尽时,因情势所迫,只得停止挖掘另觅他处。”
这时候李教授说∶“据说,民国时候,山西省主席阎锡山下令盖了一座庞大的监狱,专门关押与他在政治上作对的敌对分子,狱内分成若干不大的房间。”
“墙壁和屋顶采取古为今用的方法,用细沙填塞。若有穿墙越狱者,只要拆掉一块石头,细沙纷纷涌出,很快就会被看守者发现。因而这座监狱历二十年风云变幻,无一越狱成功者。”
我笑着说∶“看来这阎锡山祖上也是个盗墓的,不然他怎么知道这流沙积石墓的用处所在。”
杨子把洛阳铲丢在一边,说∶“你们也不要扯些没用的东西,先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竟然不能直接挖,总的想个办法才是。”
这流沙积石墓,确实很难破解,要是这古墓有“顶门石”就好了,我们就可以直接绕过流沙积石,下到墓道里面去。
也不用担心上面的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