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第三帝国>第900章 901天照庇佑

1939年的4月中旬,注定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苏联的精锐装甲部队南下寻机与德国装甲部队决战,波澜壮阔的库尔斯克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这个时间点上,日本海军的舰队在所罗门群岛布下了天罗地网,决心与美国海军的舰队决一死战。而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所罗门群岛也终于因为这一场海战被铭记史册,被天下人所熟悉。

同样的,在这个时间点上,日本关东军集结了60万雄兵,企图北上攻击苏联,抢夺苏联远东地区那些堆积如山的战略物资。他们打算用这些物资来支撑战争,打一场更加持久的太平洋战争。

而差不多在之后的一个月,也就是5月的时候,隆美尔元帅在非洲下达了攻击命令,他从叙利亚积攒下来的石油资源差不多足够他发动一场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战争了,所以这个北非的沙漠之狐,理所当然的打响了染指中东的进攻之战。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其实是让日本海军颇为头痛的。在珍珠港日军一口气击沉了美国海军的田纳西号,亚利桑那号,内华达号还有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可是现在美国海军手里能够拿出来对付日军战舰的战列舰,竟然还有一大把。

比较老式的有宾夕法尼亚号,还有新墨西哥号、爱达荷号与密西西比号战列舰,更先进一些的还有加利福尼亚号,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以及西维吉尼亚号。当然,美国人也没有在战列舰上完全输给日本,虽然没有搞出超级战列舰来,但是他们提前服役了两艘新舰:北卡罗来纳号和华盛顿号。

当然这些战列舰也被分配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两个战区,甚至还有一艘船在南大西洋绕行中东的航线上,所以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中,老式的新墨西哥号还有爱达荷号以及较新的战舰西维吉尼亚号还在大西洋,马里兰号还航行在非洲南部,宾夕法尼亚号在西海岸维修,暂时无法参战。

于是美军的前线战列舰总数和日军的保持了高度一致,有科罗拉多号、密西西比号以及华盛顿号和北卡罗来纳号——总数为4艘战列舰。

所以在哈尔西发现了美国海军舰队前方出现了两艘日本战列舰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战列舰部队靠了上去,速度较快的华盛顿号和北卡罗来纳号一马当先,跟着美国海军的第一波攻击机群,拉开了所罗门海战的序幕。

说实话,拿1938年才刚刚服役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去打日本1915下水的伊势级战列舰打对攻,有点儿欺负人的味道。不过日本的这两艘战列舰也并非是白给的——它们在1935年经过了现代化改装,绝对可以算是比较先进的在役战列舰了。

而且如果说在二战开始之前有哪个国家的海军士兵在炮战训练水平上可以和英国海军有一拼的资格的话,那么就非日本海军莫属了。在整体的炮战训练和经验方面来看,日本海军在军舰炮战上,比美国海军厉害了不止一筹。

不过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的诱饵舰队并非只是面对两艘美国战列舰,还有头顶上的一片美国飞机。于是整个战场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给山本元帅阁下发电报吧!我们已经成功吸引住了美国舰队的注意力!”伊势号战列舰的舰长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对自己的大副吩咐道:“给主炮装填好弹药!准备好防空作战!你亲自指挥防空方面的战斗,舰队整体加速!”

“嗨!”大副立正低头,然后快步退出了指挥舰桥,战斗警报随之拉响,日本海军庞大的战列舰露出了自己狰狞的面目,所有的大炮都开始指向天空。对空作战的喊话响彻整个战列舰的内部,所有士兵都在狭小的舱室内快速的忙碌着,决定他们命运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了。

“对空作战开始!”站在防空指挥阵位上,大副抽出了自己的指挥刀,对着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美国飞机指了出去:“射击!驱散这些该死的美国佬!”

“呯!”“嘭!嘭!”不同口径的高射跑pēn_shè出了耀眼的火舌,让伊势号战列舰瞬间就变成了一艘喷着火舌的巨大刺猬,曳光弹在战舰的四周横飞,而美国飞机却如同灵巧的燕子一样,在这些曳光弹组成的光柱形成的夹缝中,来回的穿梭。

感觉到美国飞机投下的近失弹在舰体旁边不远处爆炸,伊势号的舰长用手扶着身边的桌子,在摇晃的舰桥上努力站直身子,看着窗外的那些来回盘旋的飞机,他不知道自己的增援部队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来:“我们是诱饵舰队,必须要靠自己血战到底了!”

他咬着牙根大声的鼓励自己身边的手下:“天皇陛下一定会保佑我们的!战列舰不是那些渺小的飞机能够击沉的,我们必然会安然无恙!”

事实上这个时候日本海军诱饵舰队距离美国海军舰队的前锋还有40公里,双方的主炮还都无法瞄准敌人。日本海军更是因为需要躲避飞机的攻击,一直在做之字形机动动作,甚至连主炮的瞄准都还没有进行。

突然间一枚航空炸弹击中了远处的一艘日本重型巡洋舰,巨大的爆炸让这艘巡洋舰整个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火焰,附近的日本士兵都亲眼看见了这艘巡洋舰折断下沉的过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下场会不会那样凄惨,总之这一刻开始,所有的日军士兵里多了一些叫绝望的东西。

“射击!继续射击!我们是天皇陛下的战士


状态提示:第900章 901天照庇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