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第三帝国>第626章 626占领巴尔干

在克里特岛上的盟军处境其实非常不妙,原本坚持在这里指挥的军官固执的认为德国空降兵无法利用机场运输更多的士兵到达克里特。所以没有提前摧毁岛上的三个机场,可是在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盟军发现德国人控制了三个机场中的两个,而密密麻麻的德军飞机正在利用这两个机场降落到克里特岛上。

另一个比较悲剧的事情是岛上的盟军守卫部队的武器实在让人头疼

希腊军队士兵配备了很多种步枪,其中包括6。5毫米口径的曼利夏?舍瑙厄尔m1903步枪以及奥地利制造的8毫米口径的李?恩菲尔德m1895步枪,大约1000名希腊士兵更是在使用年代久远的m1874步枪,这些枪支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产物。

希腊的守军把他们最好的武器投入到了之前的本土防卫战中,他们在雅典打光了自己的先进装备,不过在本土的损失让他们守卫克里特岛的武器更加可怜,现在他们只有12支将废弃的圣艾蒂安m1907轻机枪及40支其它各种型号的轻机枪。

最让希腊士兵绝望的是,很多人只配备了不足30发的子弹,杂乱的武器口径让他们无法从英国人那里领取补给弹药,因为英军(其实只有一个新西兰的步兵营)的子弹口径跟他们不一样,这严重影响了希腊士兵在战役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更让新西兰指挥官无语的是,这些希腊人将自己原本就不多的军火集中在军火库内储藏,而这个军火库设在克里特岛的东部,因为他们估计德军不会进攻这里——结果这个弹药库现在属于德国伞兵了。

不过这些缺少弹药的克里特岛希腊守军们还是表现出了让人钦佩的勇气,他们用自己能找到的一切反击德军,给德国伞兵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德军的士兵形容希腊士兵的时候说“他们的战斗是充满勇气及不屈不挠的。”

同时在岛上作战的最精锐的一个新西兰营打的也非常英勇,他们现在损失了大约110名士兵,依旧没有向对面的德军投降,他们守着克里特岛上的港口,阻止德军利用港口把更多的士兵运上岸。

107高地是扼守盟军仅剩的一个机场的战略要地,希腊部队奉命誓死保卫这个阵地。德军的伞兵同样接到命令,要用最快的时间夺下这个防御核心地点。

随着“呯!”的一声枪响,德军又一次进攻被打退了回去,希腊守军的阵地上满是弹坑和没有熄灭的火焰。德军在这片阵地前面已经丢下了71具尸体,如果算上附近的尸体数量,德军已经在附近损失了130名士兵。然而阵地依然在希腊士兵的手里,从未变更过。

一名希腊士兵看着自己的步枪,满是泥泞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在刚刚的战斗中打光了自己的最后一发子弹,现在他能够用来战斗的武器就只有步枪枪口下面插着的那柄刺刀了。而他的周围,大家都差不多同样的情况,有的人剩下几发子弹,有些人剩下一颗手雷。

机枪手在几个小时之前就已经阵亡了,他的机枪最先打光了子弹,然后那挺老式机枪就没了用处。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军动用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发起进攻,甚至包括火焰pēn_shè器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

不过尽管希腊士兵阵亡数量是德军的三倍,可是他们还是没有让出阵地,他们奉命坚守这里,于是他们就真的在这里咬着牙坚持着。并非只有德国才出忠于职守的军人,事实上任何国家都可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固执到可爱,固执到催人泪下。

“所有人上刺刀!和德国鬼子们拼了!”坚守在这里的一名希腊营长头顶上缠着绷带,他沉着的看着自己的手下,一边把刺刀插上自己的步枪,一边开口说道:“等他们上来,我们就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希腊勇士!”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他们把自己手中的钢枪攥得紧紧地,仿佛要把自己最后的意志灌输进自己的武器。他们知道在这场战斗过后,自己的祖国可能就再不存在了,所以他们决定坚持在这里,哪怕让希腊这个国家多存在一秒,也是好的。

阵地上那面千疮百孔的希腊国旗还在迎着威风轻轻飘荡,看着这面旗帜大家就仿佛又涌上了无穷的力量,这些士兵靠在战壕里等着德国人,而对面的德国伞兵也没有让这些希腊人等太长的时间。

随着隆隆的响动声,希腊士兵眼前的阵地上出现了4辆德国人的伞兵突击战车,看来德国人没有觉悟让希腊最后的勇士迸发出自己的光彩,他们完全没有和希腊人拼刺刀的打算,这些身经百战的德国士兵打算用手里的武器,把顽抗的对手碾压到死。

德国人那伞兵战车的前面有很多布口袋,这些口袋是随着伞兵战车一起空投到克里特岛上的。伞兵们把口袋里装满了沙子泥土,然后固定在伞兵战车的前装甲上——这是一种增加防护力的办法,最重要的是这些重量可以就地取材,不用占用飞机宝贵的运载能力。

伞兵战车的履带一点一点向前卷动,带起泥土掉在一旁,这些伞兵战车的前方有一挺机枪,对付希腊士兵简直是易如反掌,几名希腊士兵跃出战壕,先要接近这些不断前进的德国伞兵战车,结果他们很快就被子弹击中,倒在了自己守护的泥土中。

“呯!”枪膛里仅剩一发子弹的一名希腊士兵对着伞兵战车扣响了扳机,子弹打在了沙袋上,溅起了一片黑色的泥土,不过那辆伞兵战车依旧在前行,所以很


状态提示:第626章 626占领巴尔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