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楚820>66、郑成公
个下马威的,但孙周硬是将客场变成主场,并借势发表就职演说,阐明自己从没想过回国做国君,既然来了,就是天意,既然我是国君了,我就要自己做主,最后发个申明:“要让我做国君可以,你们得听我的,如果让我当傀儡的话,就另请高明吧!”

一番话让在场的卿大夫们猝不及防,本来是被栾书逼来捧个场子的,没想过还要表态,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

栾书也大为恼火,国内公族基本被屠杀殆尽,能想到的也只有孙周和他哥哥好控制一点,他哥哥又是个傻子,连豆子和麦子和麦子也辨别不了,自然不能立为国君,但这个孙周也太机灵古怪了点。

如果栾书知道,他选的这个接班人是春秋时期除了楚庄王最伟大的君主之外,估计就好想一点了,不过目前他也面临其他诸卿大夫所面临的问题——表不表态?

当着群臣的面,栾书也不敢造次,只能隐忍,隐忍是他的本性,从默默无闻到权倾朝野,靠的就是口蜜腹剑般的隐忍,于是栾书再次发挥特长,带头表态,群臣见状,也俯首再拜:“唯君是从!”

但是栾书教科书似的隐忍仿佛对孙周不起作用,因为孙周不仅要求群臣表态,还要群臣签订协议,并当面盟誓,终身不得反悔。

这下栾书快要发疯了,协议一签订,就等于说君主和群臣之间构成了直接的用人关系,自己的正卿便成了摆设,当即表示反对。

双方相持不下,直到孙周表示签订了协议,你栾书还是正卿,兼任中军将,这才让栾书极不情愿的与诸卿大夫盟于伯子同氏。

公元前573年二月初一,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斗争,年仅十四岁的孙周在众臣、国人的拥戴中,走上朝堂,正式继晋侯之位,是为晋悼公。

晋悼公即位首日,即责晋厉公之难,“逐不臣者七人,碟杀程滑”。其后,重组八卿,按照协议,栾书仍为中军将,但不到半年,“栾书旋死”,怎么死的史书没说,估计不得好死,一代权臣就此消失。

栾书死后,晋悼公硬将已侍晋灵、成、景、厉四朝的忠直老臣韩厥扶为正卿。

韩厥此人不谙权谋之术,但其人果敢坚毅、克己奉公、稳重严谨,此时,在晋执政大夫华元的求援下,韩厥果断建议晋悼公出兵驰援,并主张“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

晋悼公欣然采纳了韩厥建议,亲自领兵奔赴台谷以救宋国,晋、楚两军在靡角之谷(当在彭城附近)相遇。

晋军刚从内乱中恢复元气,加上新君刚继位不久,本无战意,又担心楚军趁机追杀,于是按照谋士雍子的计策,装出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并且故意放走楚国俘虏,以示决一死战。

楚国方面也没考虑到晋军能来的如此迅速,见晋军来势汹汹,己军也孤军深入,担心有伏击,于当夜撤退,晋军遂解宋国之围。

但此时宋的彭城之围还未解,同年(公元前573年)十二月,晋悼公、宋平公、鲁仲孙蔑、卫献公、邾宣公、齐崔杼等人在虚朾会见,策划救援宋国。

次年正月,晋、宋、鲁、卫、曹、邾、滕、薛等八国联军围攻彭城。彭城将破,绝望中,鱼石等5人投降,晋下军将栾黡(yan)将其带回晋邑瓠丘(今山西垣曲)囚禁。

至此,持续半年之久的彭城之战宣告结束。

在前面讲过,彭城(今徐州)襟带河、济,屏蔽淮泗,地势开阔,地理位置对楚国而言相当重要,管仲死的那年(公元前645年),楚文王曾经将彭城一带据为己有,为后来的楚庄王围宋一役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得彭城,无以窥江东”,在江东吴国崛起的时期,历史更是赋予了彭城新的使命,一旦被楚控制,楚即可直趋曹、卫,进逼齐、鲁,钳击吴国。

如今彭城已成宋地,导致楚国对长江以东及两淮下游区域失去绝对威慑权,史载,“楚失东夷”(《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首战大捷,南风不竞,在晋悼公看来,“楚失东夷”是不够的,“楚失华夏”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实现“楚失华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使郑国不敢面南,然而此时的郑成公因为鄢陵一战楚共王瞎了一只眼睛的关系,铁了心的跟定楚国,拒不通晋。

谈不拢就打,同年(公元前572年)五月,战火便很快烧到了郑国,晋国韩厥、荀偃率领诸侯之师进攻新郑,在洧(wei)水击溃郑军步兵师,迫使郑军收缩攻势,减轻了联军军事压力。

稍作休息,晋军离开新郑,与宋、鲁、齐、曹、邾等国军队在鄫地会合,晋悼公莅临孙氏,令韩厥率兵入侵楚国的焦、夷二地和陈国,耀武扬威一番扬长而去,然后折返围攻郑国。

不到半年,晋军破彭城、围新郑,攻焦、夷、陈,声威大震,打得楚共王措手不及,自召陵之盟百余年来,楚国本土首次遭到北方敌国攻击。

战火的不断南移,标志着中原战略主动权正向晋国偏移,但庆幸的是,兵临城下,郑成公始终坚持忠于楚国。

秋季,楚国不甘失败,更不想失去郑国这个盟友,令子辛避实就虚,入侵宋国的吕、留二地,以解郑国之围。

其后,郑国也不甘示弱,解围之后马上派兵配合楚军入侵宋国,占取了犬丘之地。

次年(公元前571年)春,楚国又令郑国攻打宋国,但郑军行军中途被迫回国,因为楚国朝夕共处的革命战友


状态提示:66、郑成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