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之冤吗?
正所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中都城的吃瓜群众看来,中都城儒家之人声势浩大的对公子允出手以后,皇甫长允一时间找不到反击的主要对象。
那么对付中都城的儒家领袖准没错。
所以公子允当街上演了一出被行刺的戏码,其码头直接指向了陈平之大佬。
这怎么看都是一出拙劣的栽赃嫁祸,但是最后收到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陈平之见他被诬陷了,他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当时公子允的意图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来啊。
大家来互相伤害啊。
公子允虽然是帝国公子,但是只是一位普通的帝国公子,帝国大帝有几十个这样的子女,其身价真的不及陈平之这位儒家大佬帝国重臣。
陈平之当然不想和皇甫长允缠斗。
他不划算,也没有必要。
所以必须通过周旋,化解这天降的黑锅。
陈平之也不亏而大甫帝国的儒家领袖,高官重臣。
他运用手段极限施压,迫使沈富文几位腐儒大佬放弃前去宗王府状告公子允。
然后他便去宗王府运作了一番,结果就是中都城儒家之人不再状告公子允了,公子允也别咬住他陈平之不放。
宗王府当然愿意配合陈平之,毕竟这样的结果是宗王府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然公子允与陈平之两人都被状告,他们耗时耗力的去处理这些事情不说,他们如何处理更是难办。
中都城儒家之人状告公子允,去办了公子允吗?
公子允状告朝廷重臣陈平之,去彻查陈平之吗?
这本是一些破事,最后让宗王府和大甫帝国都会蒙羞。
宗王府是最难办的。
现在陈平之找出解决方案,息事宁人,宗王府自然会全力配合。
最后结果当然是谁也不去状告谁了。
但这看似公平,其实是中都城儒家之人输了。
准确的说是沈富文等要对付公子允的儒家集团输了。
沈富文等人当然不想接受这种结果,只是不得不迫于陈平之的压力只能认了。
但是沈富文等人与陈平之的关系也破裂了。
公子允就这样化解了沈富文等人出手的一招。
其实沈富文等人同意收回这一招,也是觉得公子允不可能化解他们出手的另一招。
毕竟公子允咬住了儒家大佬陈平之,算是和他们纠缠扭打在了一起,这样也不利于他们对付公子允整套方案的实施。
所以沈富文等人同意不再状告公子允,也算是收回了一招,以退为进,做了战术上的切割,拉开攻防,是有利于更好的进攻。
然而万万没想到。
公子允还能化解他们的另外一招。
他们堵住了公子允书行的大门,公子允的书行六七天都没办法做生意了。
只要七月十五他们再坚持一天,阻止第三期的《时代周刊》发售,他们就胜利了,公子允就完蛋了。
到时候在《时代周刊》上面投广告的商行就去前去向公子允讨回银子。
《时代周刊》都没办法发售了,那他们当然没有必要发售广告了。
当然中都城儒家之人通过各种关系去游说了在《时代周刊》投广告的商行。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商行都同意了中都城儒家之人的游说。
毕竟他们都是商人,只要有利益他们没有什么不接受的。
在公子允的《时代周刊》上面投广告也是签好了契约,《时代周刊》无法正常发售,他们商行就要追回银子,这都是正常生意上的操作,没什么好说的。
在游说完了在《时代周刊》上面投广告的商行之后,沈富文等人觉得如此就能剪除公子允书行壮大的可能了。
谁知道又有一个消息传出。
公子允花费了五十万两银子购买了一处府邸。
沈富文等人大喜。
天助我也。
公子允彻底的完蛋了。
公子允无力归还在《时代周刊》上面投广告的商行的银子,公子允的书行别说继续壮大了,就是公子允都要遭殃。
然而就在七月十五第三期《时代周刊》发售前一天的深夜,沈富文等人在睡梦中被人叫醒,他们得知了一个消息。
公子允要把《时代周刊》拿给中都城的十大书商代为售卖。
这怎么可能?
书商都是自己印刷书籍自己售卖的。
毕竟印刷书籍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开书店售卖书籍才是书商生意的关键。
哪有书籍倒卖几手的?
利润也不允许倒卖书籍这种非稀缺的商品。
所以沈富文等人聪明一世,千算万算没想到公子允会把《时代周刊》拿给中都城的十大书商代为售卖。
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不会去想。
公子允自己售卖《时代周刊》赚取银子,得到了所有的利润,不可能把唾手可得的利润拿出来。
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公子允舍得拿出了利润,公子允的《时代周刊》售价很低,也没有多少利润拿出来。
沈富文等人被这个世界的常识误导了,陷入了认识盲区。
所以皇甫长允把《时代周刊》拿给中都城的十大书商代为售卖,给沈富文等人重重的一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导致在第二天七月十五第三期《时代周刊》发售的日子里,中都城儒家之人不战而退,没有到场阻止《时代周刊》的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