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舰队,是由舰队旗舰莫纳什爵士号指挥舰命名的,为了纪念约翰莫纳什爵士这个澳大利亚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名将。
当然,这个位面的莫纳什爵士并非什么澳新军团的将军,而是日不落帝国的陆军上将。
舰队由一艘指挥舰,3艘护卫舰,已经14艘登陆舰和4艘补给舰组成,当然,在攻击君士坦丁堡之前,又有3艘攻城舰以及2艘护卫舰从本土驶来加入了舰队。
威廉·利物浦伯爵在开战前感觉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作为海军上将,爵士舰队的统帅,他在海上度过了13年的时间,不说天下无敌,但是对抗大清帝国的时候,还是没有吃过败仗的。
他感觉,帝国陆军被清军一路推到中亚地带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
敌人不过是人数多了一点,在女王光辉的照耀之下,帝国军队还会输,那估计是是因为陆军总司令尼姆·斯普林菲尔德侯爵太废物了,女王陛下就不该任用这个该死的苏格兰人。
大家都说帝国海军世界第一,陆军排第二;而大清的陆军世界第一,海军连前三都不是,这就让大多数海军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们第一打第四赚回来的战果都让你们这些第二打第一的家伙给丢了。
而陆军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气势上是不会输给这些海军的。
他们的说法是:“你们打赢了又怎么样,占领的土地大多是一些小海岛,根本就没法给帝国带来利益。”
当然,海军军费要高于陆军也是挑起矛盾的源头之一。
君士坦丁堡夺回作战则成为了海军和陆军之间矛盾解决的地方了。
如果说由陆军丢失的要塞被海军夺了回来,那么陆军估计在20年内都没办法在海军面前抬起头来了。
而年久失修的东城墙和伦敦造船厂最尖端的攻城舰则让利物浦伯爵看到了希望。
但是他错估了帝国陆军的实力,也高估了手下军官的智商。
如果说帝国海军的综合实力为10的话,清国海军则为4。
无论是在舰船的数量、质量以及海员的能力上,都差了对手一大截。
这也无可厚非,清帝国闭关锁国的政策直到80年前才取消,期间,清国海军基本上就只有那么几条战舰,还全是木质的。
而经历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西方世界则用巨舰大炮占领了整片蓝海,要不是异能的兴起,说不定在这个位面八国联军还会如同地球03一样,入侵北京,烧毁圆明园。
80年间,清国派出大量学者到西方世界学习制造技术,为的就是造出大船,来和日不落帝国争一争高下。
但是西方有意封锁了所有技术。
来学习可以,就学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社会学之类的就够了。
工科?不好意思,我们的理工科不向黄种人开放。
但是封锁就是用来打破的,华夏可是玩政治的祖宗,不让黄种人学是吧,咱华夏文明可不止有黄种人。
于是乎,大量有着西方面孔的少数名族通过各种方式偷渡到西方社会的中心,伦敦,识字的去上学,不识字的找机会去工厂、造船厂打工,就这样,80年间大清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虽然说不上世界一流,但也不会跟最尖端的舰船相差2个时代。
但毕竟大清的识字率不高,作为技术兵种的海军数量一直上不去。
用同一种方法来评定陆军的战斗力的话,帝国陆军的综合实力是26。
没如果光论战斗力来讲,帝国陆军的实力是要比海军要强的,当然,这时考虑到所有情况在内,包括陆军的总人数在海军的5倍。
然后,清帝国陆军的综合实力则是83。
量变会引起质变,用这句话形容清帝国陆军实在是在适合不过了,不管战争的形式再怎么改变,在双方基础作战单位的战斗力不想差太多的情况下,清军在每一场大规模战斗中投入的兵力是日不落帝国的3倍。
虽然后勤的负担也比对面重不少,但为了这次大战的后勤工作,宁德皇帝还力排众议,实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所有在占领区耕地的农民,只要在10年内向大清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就可以获得其所耕种的土地。
这个侵犯了不少大贵族和地主利益的改革在皇帝的威严以及血滴子的狠辣手段下,被强制执行了。
于是乎无数的清帝国农民就紧跟着清军的脚步向西前进,没过几年,清帝国的耕地面积以及达到了国土面积的一半,与此同时,粮库居然在战争时期头一次满了!
话扯远了,让我们将实现回到现在。
处于异次元的龙天行正跟着一名骑士从攻城舰的顶端下到平台之上。
虽然知道自己的异次元移动基本上不会被察觉,但是龙天行可不敢大意,毕竟已经有过被人发现的先例了,虽然不具备普遍性,但是还是小心为妙。
整个攻城舰是由合金打造,舰楼的每一层的前端都有一块颜色不同的地面,那里是防御者所站的位置。
那种地面是由一种硬度极大的材料制成,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防御者的能力,但因为产量有限,再加上造价昂贵,暂时只能先这样使用。
和其他的舰船不同,攻城舰的舰桥并不在视野最好的高出,而是在舰楼的楼底,离海面只有大概2米的距离,视野不算太好,但考虑到攻城舰的特性,这个地方反而是全舰最安全的地方。
编回舰队的攻城舰被保护在舰队最内侧的位置,就在指挥舰的正后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