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855章软青花瓷
帮李承说一句已经是看在投缘的份上。

……………………

李承这会儿正站在一个展台前出神。

二楼藏品中,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欧式瓷器。

这些展品中,有十七世纪东方出口到欧罗巴的欧式图样青花瓷器;有十八世纪初法国鲁昂制作的中式彩陶盘;也有十八世纪中期圣克卢仿造的中式青花;以及十八世纪中后期尚蒂伊生产的东方风格瓷罐;最终在十八世纪后期,蓬巴杜侯爵夫人大力襄助下完善的色佛尔法式金彩陶瓷;数量最多的是十八世纪开始的利摩日瓷器,这里因为盛产高岭土,得以成为法国瓷都。

所有照片的制作年代,从十八世纪早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堪称研究法式陶瓷历史的样本。

中式瓷器与欧式彩陶、伊斯兰瓷器(如奥斯曼帝国的伊兹尼克彩陶)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且烧制温度达到了1200-1300摄氏度。而很多西方的仿制品以普通黏土、石英为主要成分,加之温度不足,虽然外观有几分相似,但质地上与真瓷相比依然高下有别。

1708年,埃伦费里德·瓦尔特·奇恩豪斯(德意志数学家、物理学家,被认为是欧式瓷器的创始人)终于破解了中国瓷器的制作秘方,稍后,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利用奇恩豪斯的技术在德意志萨克森的迈森创立了欧罗巴第一家真正的瓷器工厂,从1710年开始生产,直至今日。

这一伟大的突破不啻于在整个欧罗巴陶瓷界引发了一场地震。

作为欧罗巴文化的中心,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彩陶厂不甘居人后,竭力开发出自己的瓷器产品。不幸的是,虽然从德意志同行那里能大体了解到了东方瓷器的奥妙,但法国境内长期未能发现高岭土矿藏,直到路易十五统治末期,法国的陶瓷厂均受此束缚,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继续生产一种特殊的“软瓷”(或称幼瓷)。

虽然这种“瓷器”从外观上几乎将东方瓷器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因不含高岭土,质地、手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和传统彩陶相比,这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

李承面前的展柜上,陈列的就是法国早期两大软瓷生产中心鲁昂和圣克卢出品的瓷器。

额,它们有一个独特的名称“软青花瓷”!

这两家工厂最初的软瓷作品,用今天的眼光看,无疑属于仿制甚至“山寨”,可事实上,软青花瓷在欧式古董瓷器收藏中,一直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行情非常好。

浪漫的法国工匠,很快将东方的瓷器工艺和欧罗巴银饰工艺进行结合,生产一种更为绚丽的“银饰软青花”瓷器。被视为银器与瓷器的完美结合,素来有欧式古董瓷器收藏中的明珠之称。

李承看着眼前陈列柜上的装饰瓶、花瓶还有瓷壶,就是“银饰软青花”。

其实,这种软青花瓷的仿制和作伪,极其简单,至于银饰工艺,也不复杂……

要不要将印第安陶瓷工坊和三人组二手店铺的供应关系打通?由印第安陶瓷工坊,制作一批做旧老软青花瓷,作为三人组店铺的工艺品,进行售卖?

当然,三人组店铺肯定不能“以假乱真”,不过,购买者买回家展示充面子,还是没问题的。

市场肯定不错,不过,李承有顾虑……不难想象,一旦这个口子被撕开,恶魔被放出……欧罗巴的“银饰软青花”收藏,将会面临一场灾难!


状态提示:第855章软青花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