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636章2老馈赠
名字就取错了,现在的人,就这么不用心。”

额,清朝是军机处分管政务,根本没宰相。

鲁军背着老爷子,对李承无奈的耸耸肩,示意老爷子平时就这脾气,喜欢较真。

“单伯,就是一电视剧,当不得真的,不是您老写的《清代起居注考》。”李承连忙握着单老的手,摇一摇。

“那也不能胡编乱造,刘墉身高一米九,我当年带队考察过刘墉墓,亲自用皮尺量的骨骼,颈椎笔直,怎么就罗锅了?”老小孩老小孩,他看不习惯的东西,就会直接抖露出来。

李承呵呵直乐,电视剧如果按照考古要求来,估计中国电视人百分百失业。

老爷子生气,继续往下说不合适,于是李承顺着他的话,岔开话题,“您老主持过刘墉墓考古?当时都有什么有趣的事?”

果然,老爷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很快聊起刘墉墓考古。

刘墉墓位于高密方乡白家庄,早在清末就已经被人盗掘过,1958年破四旧,墓碑被砸,单老作为清史研究专业人士,带队抢救性发掘这座墓葬。

这是一座夫妻墓,里面随葬品早已经被盗窃一空,除了对人物进行简单检测之后,单老一行,只在棺木右侧发现半块砚台,上有纪晓岚和刘墉两人题诗,应该被盗墓贼破坏的,现如今这半块砚台,依旧在鲁东博物馆收藏。

老人家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聊完刘墉墓发掘,他已经想不起来刚才的“怄气”。

在单家吃完午饭,李承告辞时,单老赠送他一套四库本修订《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一套集合中国传统建筑学、设计学、园林学,以及施工规范、建筑等级制度的书籍,最早编撰于北宋,此后屡经修改和调整。

李承手中的一函,是单老依照四库全书本重新修订后的一套,印制于1978年,非常珍贵,其中对中式建筑的种类流派风格,有着清晰的介绍,其建筑结构、梭柱、月梁、屋脊、榫卯等等,都配有详细图例,还有各朝各代的建筑风格描述……

不仅如此,这套书还有最近二十年老爷子重新做过的笔记和标注,对李承熟悉和了解中国建筑学,有着莫大的帮助。

单老,将他压箱底的东西,赠送给李承。

磕头,还是有收获的。

………………

拜访的第二位,名叫田德旺。

这位似乎不怎么知名的翻译家,却被饶师赞誉为“严复再世”,精通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他曾花费十八年时间翻译但丁的《神曲》,只为追求译者的最高境界“信、达、雅”(严复首倡翻译标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神曲》的背景,他在翻译的同时,编写近六十万字的注释。

全篇九十万字的《神曲》翻译本(加注释),被公认为中国近现代最佳国外文学译本。田老更因这本传奇的翻译,先后获得意大利颁发的“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国家翻译奖”“一级骑士勋章”

田老的欧美文学造诣非常高,得知李承现在仍旧在港大就学,十分开心。他在九十年代初应饶老邀请,在港大、中大两所学校做个多节公开课。

拉着李承的手,就开始探讨起英格兰文学发展和探索。

老先生对英格兰文学各个时期及流派,了如指掌,譬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和戏剧的优雅、十七世纪玄学诗派的意向、十八世纪散文的典雅与雄健、十九世纪拜伦与雪莱的浪漫情怀。时不时还能来一两句“……她漫步在美的光彩中,我的心灵漆黑一片……”(拜伦《当初我们俩分别》)

就李承的那点水平……咳咳,毕竟还有罗根的记忆支撑,也不算差,总算没有丢丑,起码能应和几句,但再往下聊,肯定要露怯。

好在这里是医院,没错,是在清大第一附属医院见面。

不过,不是田老身体有恙,而是田老夫人。

田老的夫人刘玉娟出生名门,父亲为清大副校长刘先洲,夫妻二人感情极好。这次夫人生病,八十七岁的老爷子,不顾女儿女婿的劝阻,硬是要来陪护。

告辞之际,田老在陪护间扒拉半天,最终从皮箱中找到一本厚厚的意大利语书籍,上面写满了他的批注——《意大利古典文学简论》,佛罗伦萨大学意大利文学教材本。

拿到礼物,李承都懵了,意大利语,我不会啊?送我这干啥呢?

田老将李承送出病房时,说出他的用心,“你师父啊,就弄错了。”

“嗯?”李承不太明白这话。

“欧罗巴的艺术中心,欧罗巴文学中心,一直在意大利,在罗马。你学习欧美文学,欧美艺术,怎能不会意大利语?不学意大利语,你终究难掌握真正的欧/洲古典艺术和文学。”

临行前,他拍拍李承胳膊,“学意大利语吧,不难的。”

拜访的第三位师傅故友,是季羡林老先生,不知道他是否会要求自己学习印地语?

其实,从这两位老先生的馈赠中,李承又何尝没有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手中的“绝技”,后继无人的担忧和无奈!

既然是饶固庵的入室弟子,那么,基础应该还不错。

东西给你,学不学的,你看着办。


状态提示:第636章2老馈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