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268章大须救急
/p>

这套藏品,确实适合东瀛人收藏。

首先,歌川广重这个人还是挺有名的,江户时代颇为有名的画家,原名安藤广重,早年师从歌川丰广,被师傅收为义子,故此改姓。

他一生涉及大和绘题材广泛,历书场面(故事画),演员肖像,美女画像以及风景建筑。

另外,他还可以归纳入“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类,不仅设计装帧能力很强,对插花、茶道、陶瓷制作、房屋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强的功底。

这套粉引瓷器茶具,是他的人名款,是歌川广重设计,然后安排濑户烧烧制的瓷器。

这套杯具还有一点值得收藏,那就是粉引。

所谓粉引,就是在坯体表面涂上白化妆土,看上去就像风吹起一片粉末因而得名。

一般来说,粉引给人的感觉是圆润温暖。经粉引装饰的陶器,常常表现出淡淡的宁静与温暖,它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弥久而愈发滑泽。

不同的化妆土的成分与烧制方式,会有不同效果。

与釉色、彩料等瓷器工艺相比,粉引更像一种陶器装饰工艺,因而在中国并不受欢迎。

说起来,粉引工艺与中国瓷器还真没什么关系。

它最早源于高利李氏王朝,丰臣秀吉入侵高利时,掳掠回大量高利人口,同时将高利的粉引工艺带到东瀛。

挺有意思的是,粉引工艺在高利半岛全面没落,在中国压根就没有出现,但在东瀛却落地生根,并逐渐完善,成为东瀛陶瓷工艺中的名片技术之一。

这套杯具,采用的是二百多年前的粉引技术,因此,也算比较难得。所以,这套藏品对李承没吸引力,但对于精于东瀛传统的土方盛美来说,是不择不扣的美味。

土方盛美喜滋滋地抱着装有濑户烧粉引杯具的纸盒,对李承连声感谢——如果不是李承想让,他还真买不到这套藏品。

李承笑着摆摆手,这东西本来就不合胃口,没必要领情。

逛完一圈,见李承有与无所获的趋向,土方盛美有些过意不去,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店招,颔首说道,“威尔斯先生,我请您味噌猪排饭,聊表心意,请不要推辞。”

“是特色么?”李承还真有些饿了。

“这家食铺的特色炸猪排,酥脆焦嫩,口感不错,配上正宗浓厚的名古屋赤味增酱,味道很赞的。”

见李承点头,土方盛美连忙提前半步引路。

炸猪排的浓香还真诱人,客人又这么多,看来味道确实不错。

“这么多人!真是抱歉,要不我们换一家?”这家名叫“矢场炸猪排”的餐馆,店面不大,人又多,土方盛美怀中紧紧抱着纸盒,生怕被磕碰。

餐馆内根本就没座位,排队等座的人已经挤到门口。

“就这里吧,中国有句古话,小巷有真味。看来,土方君的推荐,没错了。”李承笑笑,不愿走了。

两人排在队伍末梢,聊着闲话,也不着急,一点点往前挪。

“哇,有人晕倒!”

“有人会急救么?救人呐!”

“救护车!店伙计,拨打119,快吖!”

正聊着呢,餐厅内忽然传来一阵阵喧哗,南腔北调的,有日语,有闽南话,有港腔、潮汕话的,叽叽喳喳的,人群呼啦一下围拢过去。

俩人停下谈话,踮脚往里面看看,看不见但能听到议论声——有人用餐时晕倒在地。

似乎已经有同伴在急救,外围逐渐安静下来。

“有人报急救了么?呜呜…爹地!爹地!”内圈传来一阵女人的哭泣和哀求。

李承听着,有种熟悉感。

是港人?上年纪了?自己认识?那可不能不问。

李承将提包中的手机递给土方盛美,示意对方打电话,他自己拨开人群往里挤,还用粤语喊道,“让一让!让一让!我是她朋友!请让一让!”

听说是朋友,人群自动闪开一条缝隙。

一位白发老者侧卧在地上,手臂摊开,还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抱着老者的头,手足无措。

嗯?果然认识!

大导演李汉翔!

李汉翔喜好收藏明清家具,经常为家具添置一些装饰品,因此去过摩罗上街三人组店面,李承与他相识。那位手足无措的少妇,是他的小女儿李殿朗!


状态提示:第268章大须救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