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祭拜过后,那二十多人拎着渔网、拿着竹竿、扛着竹筐扁担,有些人还拿了铁叉、砍刀。一行人气势勃勃的朝着海边走去。
黄月跟在后面也朝着海边走了过去。
到了海边只见三条大渔船早已停靠在了浅水处。众人分成了三股分别登上了三条大船。
黄月跟着包老大也登上了其中一条大船。上船后黄月前后看了看,只见这三条大船跟自己在长江渡口上坐过的商船比起来确实要小上不少。但三条船也都有四五丈长、一丈多宽。
这三条大船彼此相隔不超过二三里的样子,一同缓缓的出了海。
上船之后黄月和包老大进了船的小舱内。两人坐下后,包老大客气的给黄月倒了杯茶。
黄月道了声谢疑惑的问道:“包老大,这些好汉平日里都是跟着您出海捕鱼的嘛?”
包老大爽快一笑:“不错!其实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的,以前没有海盗、倭寇的时候大家虽然也互相帮衬,但也不会一同下海。可是最近一两年倭寇频繁出没,不少渔夫都遭了毒手。大家为了安全着想便出此下策。没有办法,我们这个村世代捕鱼为生,不下海捕鱼也就没了生计。”
黄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默不作声的思考着什么。
那包老大看黄月低头不语,便关心的问道:“公子莫非是第一次出海,可否晕船?”
黄月笑着摆了摆手又问道:“不知包老大见过倭寇没有?”
“见过一次,有一会我出海回来时遇到一条小船,那船上坐着三个倭人。我害怕被他们所害便主动让手下的伙计把自己捕获的数百斤海鱼抛下,然后逃命去了。好在那些倭寇也没有追我,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孤船下海了。”包老大说着眼神之中还露出一股后怕。
听到这里黄月也明白了当地渔民和台州百姓对倭寇的恐惧。
“那倭寇一般都是三三两两的活动是吗?”黄月又追问道。
包老大想了想说:“应该是,据县里的通告说每次有倭寇扰民都是几个倭人作乱。很少有大规模的倭寇聚集起来的,也正因如此这群倭寇才让官府头疼不已。”
黄月一听心里便更加放心了,黄月以为倭寇不过是东洋国的流民罢了。即便是鬼狐门的黑衣杀手,只要不超过十几个人自己都能应付的来,何况这些四处流窜的倭寇。
两人在船舱内又聊了一个时辰,通过闲聊黄月得知了这包老大本名叫做包树海,那个村子唤作鱼头村。祖孙几代人都在这鱼头村种田、打渔为生。父母早年病逝后才取了妻,几年来靠着自己出海捕鱼、妻子养蚕织布日子也是安安稳稳。
因为人热心豪爽,在方圆几个村子里也是有些名声。不仅附近的渔夫们以他为首,就连码头做苦力的长工也都对他十分敬重。渐渐的“包老大”的名声也就传开了。
就在两人谈话间,这三条大船也在出了靠海的内湾之后缓慢的进入了开阔了海域。
那船上的渔夫们也都下网、收网的开始忙活了起来。
包老大和黄月站在船头,只见包老大一边注视着风向、一边看着水流,还时不时的朝着远处眺望一下。
到了天色渐渐变暗之后,那些个伙计也都停了下来。纷纷拿出了自己带的淡水、干粮吃了起来。
“我们出海打渔多则三五日,少则一两日。今晚大家在船上挤一挤,还望公子不要嫌弃。”包老大说着递给了黄月一份干粮。
黄月感谢过后也跟着众人吃了起来。
“不过最近还真要小心一些,那些倭寇在秋冬时不怎么活动,反倒了夏天活动的厉害。尤其是像现在过了端午之后,更是倭寇频繁出没时间。”包老大又跟着说道。
“为何夏天的时候倭患要更多一些?”黄月不解的问道。
“那群倭人很多都是破衣烂衫,有的压根就不穿上衣,只围了个兜裆布就出来了。这秋冬十分海风刺骨的冷,他们当然是受不了。所以就在炎炎夏日出来活动。”包老大解释道。
黄月领会的点了点头。
众人吃了干粮之后便整齐的在船舱内一个挨一个的躺下了,包老大则披了个外衣在船头坐了起来。
黄月虽然也在舱内躺下了,但由于这船在海上飘飘荡荡,黄月不是很适应。再加上到了这么个紧张陌生的环境,黄月躺下后却没有睡着。
直到了天亮时黄月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小会。而那些渔夫却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包老大在天亮时也回了舱内准备睡觉,看到睡眼朦胧的黄月便笑着说:“公子想来不习惯在这船上睡觉。”
黄月笑着嗯了一声,起来用稍微吃了些干粮、喝了碗水便出了船舱。
到了下午,黄月发现这几个伙计早已把带来的几个竹筐都装满了鱼。有些鱼黄月甚至从来都没有见过。
包老大也从舱内走了出来对黄月说道:“这一次还挺不错的,平平安安,鱼筐也满了。咱们的水和干粮也吃的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那包老大说着让伙计起了锚,扬起一面小帆准备开始回程。
过了将近一个多时辰,只见另外两艘大船也从左右慢慢的驶了过来。
包老大拿出一面锣使劲的敲了一阵,那左右两边的大船也跟着敲了一阵锣回应了一下。
由于这三艘船捕鱼时都在近海,因此没过多久便回到了海湾。三艘船的人把船停好后,欢天喜地的又聚在了一处。
“大家趁着天还没黑,赶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