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骁雄韩遂>第103章、兴国氐出售土地长离川移民五万

次日晚上去拜见老朋友汉阳郡长史盖勋,送上蕨麻礼物,盖勋子盖顺坐陪。盖勋谈到阎忠上年因捐粮赈灾而名声显赫,让韩遂去看看彼。

第二日上午,韩遂去拜会不满禁锢辞去汉阳郡功曹史闲赋在家的阎忠,阎忠子阎遇、孙阎温坐陪。阎忠发誓,朝廷不解禁锢,阎家人永不出仕,在家管管庄苑,优哉游哉。

不过,韩遂也听得出,阎忠既忧国忧民也想出人头地的,阎家财力也非同小可。韩遂问盖勋提到的赈灾一事,阎忠脸红一笑道:“区区小事,不足论道。上年六月,三辅和弘农郡暴发螟虫灾,吾说服阎家向临近汉阳郡的右扶风郡捐粮十万石,约支撑二万多人活了下来,没有逃荒或饿死,朝廷命右扶风郡太守张则大人给阎家书了一个匾。”

阎忠带韩遂去看那块挂在内门上的匾,写有“义扶忠风”四个字。据送匾官吏说四字乃张奂次子书法亚圣张昶的手书,十分珍贵。张则特地派人去张奂家弘农郡华阴县请张昶写的。

阎忠谈了许多大汉的病垢和该如何治理,韩遂叹惜阎忠这样的治国人才不为朝廷所用。阎忠和盖勋相似,比较倔犟。韩遂送上蕨麻礼物告辞。

这天洗沐日,韩仪在家休息,对韩遂正式介绍起购地之事:“瓦亭水(葫芦河)为渭水较大的支流,主体为南北向,发源于安定郡的瓦亭以北月亮山,河流沿途经七峡八川,蜿蜒曲折,时宽时窄,状似“葫芦”,也有庶民称葫芦水。

在汉阳郡阿阳县瓦亭水右侧有条支流叫陇水,主体为东西向,发源于安定郡笄头山以西附近,也有五条以上的支流。故,阿阳县长离水一带水草丰盛。

从阿阳县沿瓦亭水向南,经略阳县、显亲县,在望垣(yuan)县汇入渭水。从略阳向西北经成纪县有支流,从略阳向东也有条支流。这五个县均为汉阳郡的。可以说汉阳每个县都有河流通达,都汇入渭水。

瓦亭水向南,在成纪县东穿过长离川,故这段瓦亭水又叫长离水。长离川属瓦亭水穿过的七峡八川之一。长离水或长离川最南端的西边有条支流叫成纪水。成纪水流经成纪县县城和治所在成纪县小坑川。

长离水或长离川中部的西边还有条支流高界水,从阿阳县九龙山山下流过。长离川的北端为阿阳县,南端为略阳县。

阿阳县九龙山麓,高界水畔,氐人筑有一座坚固的兴国城。氐王吕其,沿瓦亭水和高界水所占地广大,约有五万二千亩良田和三百四十万亩山草地。

氐人原有人口十万,其中卒二万。受前几年两次大疫重创,人口减半只剩下五万,其中卒一万。氐王吕其想出售一半的土地,因兴国城在瓦亭水和高界河间,故城周围的土地不出售,出售的是长离水东岸的二万六千亩良田,山草地一百七十万亩。

良田出价一万钱一亩,山草地五百钱一亩,合计需十一亿一千万钱,如给黄金可以砍价。吾想汝能看到四万斤黄金成交。”

韩遂笑道:“与韩家联盟的烧当羌人口过多,正好愁着养不活,韩家买下此地可移五万烧当羌人来居住。”韩仪道;“吾随刺史见过氐王,吾修书信一封汝带着去兴国城见氐王吕其。”

次日,韩遂带着韩仑、韩仁、拓跋银、东余、东起从冀县出发,租了个船,连人带马一起上船上渭水,到望垣县进入瓦亭水,北向,向阿阳县进发。

过略阳县,沿途经长离川,山青水秀地沃,确实是个好地方。从长离川出来,远远望见阿阳县县城,城池高大。

在阿阳县境内从转高界河,来到九龙山下的兴国城。城墙高大,易守难攻。向城门卫卒递上名刺,城门长去城里禀报。一会功夫,城门长带着一位中都尉吕化来领韩遂一行进城。

氐王大殿里,氐王吕其和主要成员接见韩遂,入座后。韩遂略做介绍,呈上韩仪的书信。氐王一看是凉州刺史的属下的亲戚,忙从威严转为笑脸。

氐王介绍道:“吾氐族先祖名叫吕文和,在汉文帝初年为避难而从沛郡迁徙到汉阳郡略阳县,世代为当地大族。后来不断买地,向北扩展,在阿阳县选中这个风水宝地建起这座兴国城。”

双方进入激烈砍价,氐王道:“吾想把良田和山草地捆绑在一起出售,可是汉人大族来谈的大都只想买良田不买山草地,故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买主。也确实,如要买山草地,足足可养活五万人,凉州汉人大族就没有超过五万人口的,也不放牧,所以也能体凉不买山草地。韩公子买山草地做何用?”

韩遂讲了烧当羌的事,保证迁移到长离川的烧当羌归韩家管辖,会和氐人和睦相处。氐王颇为满意。

氐王又提出一个苛刻条件,不得建大坞堡,以免将来成敌人,有灾难可逃到兴国城避难。为消除怀疑,韩遂只得答应长离川不建大坞堡,只建小坞堡,氐王接受。

最后以四万斤黄金成交,当场交黄金。氐王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黄金,和众将领都非常兴奋,氐王派总管家吕回和韩仑一起去阿阳县官府办地契过户。

办完过户,氐王举行大宴招待韩遂等,并一一介绍主要部下:中大将王子吕发、王孙吕阿贵、左大将吕会、右大将吕固、中都尉吕化、左都尉吕业、右都尉吕吉、总管家吕回、贸易管家吕河、部落首领吕复、部落首领吕适。

韩遂免去韩仑韩家副总管职任命韩仑为韩家长离川总管,拨款总管五万烧当羌移民。


状态提示:第103章、兴国氐出售土地长离川移民五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