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上班时间。
林小北被安排的是3号手术间,负责的是普外科:两台甲状腺部分切除和三台乳腺肿瘤根治术。
没有什么挑战性,普通的全麻搞定。
他带着研究生柳絮轻松自如,还忙里偷闲给她普及麻醉学的发展史。
虽然现代麻醉学技术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但真正追本溯源,我们的老祖宗才是麻醉的开山鼻祖。
“中国麻醉学据记载从神农开始,民间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后来《列子·汤问篇》和《史记·扁鹊列传》有关于春秋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后来《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刮骨疗毒---”
突然4号间的张翔跑过来说:“林老师,快过来帮忙。”
张翔是急诊班,负责急诊手术,这类手术的不确定性最多。
这么急冲冲的,林小北以为他是遇到了非常危重的病人,待进入他负责的手术间,却发现躺在床上的病人还是清醒的,睁着眼睛,但精神萎靡。
老人男性,目测年龄很大,起码85岁以上,头发花白,稀稀疏疏地像是旱地上的枯草;下眼睑部分外翻,眼神呆滞无光;嘴唇紧闭,下巴处脸颊凹陷。
整个人骨瘦如柴。
“老爷爷,你怎么了?”林小北询问老人,其实是想看看他的反应如何。
这类老人通常神志不清,有老年痴呆的倾向。
“林老师,这个病人是急性痔嵌顿。”张翔误解他的意思,直接汇报病人基本病情。
“哦,那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骶管麻醉都可以吧?”林小北建议道。
这种麻醉方式的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对病人生理干扰小,尤其适合于这种高龄老人。
张翔却面露难色:“林老师,这个病人95岁了。”
“哦!”林小北顿时明白他为何犹豫不决。
这么高龄的老人,椎管内麻醉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钙化,骨质不协调增生,整个腰椎椎体融成一片,俗称“龟板”。
这样的脊柱几乎找不到椎间隙,无论是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穿刺失败率都非常高。
一般都直接选择全麻。
可是这个病人95岁了,这样高龄的病人接受全麻需要考虑很多顾忌。首先他的心肺功能不好,尤其是呼吸被打乱后非常不容易自主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这是极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的。
另外病人的肝肾功能也多半处于失代偿状态,很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而发生严重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意识障碍等等。尤其是已有老年痴呆症状的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要转送icu靠呼吸机维持。
林小北翻翻病历,我靠,病人还有多发脑梗,下肢静脉血栓,颈动脉粥样斑块,原发性高血压Ⅲ极高危……
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凝血功能正常。
“林医生,这爷爷肺部感染很严重。”手术医生郑奎雪上加霜。
“那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局麻?”柳絮在一边试问道,和张翔一样,这样的病人在他们眼里不需考虑椎管内麻醉。
“你开玩笑,这么大的嵌顿得打多少局麻药呀?你不怕中毒嘛?”郑奎断然拒绝。
“那怎么办?只有全麻了,可是---”柳絮还没有把顾虑说出来,就被郑奎打断。
“先听听林老师的意见。”很显然,他不希望给老爷子实施全麻。
“林老师,这方面你是专家,你试试呗!”张翔不失时机地恭维。
林小北白了他一眼,小子,你这借刀杀人用得老练呀!
“林医生,你评估一下,不行的话就全麻,术后送icu。反正我术前已经与他家属谈清楚了。”郑奎欲擒故纵,催道,“快点搞,嵌顿久了要是出现坏死就麻烦大了。”
林小北心里一百个艹尼玛你催个毛线,全麻,你说得倒是轻巧。
全麻绝对不是首选,高龄,脑梗,肺部感染严重,即使手术再顺利,术后病人脱离不了呼吸机,光花费就是无底洞。
林小北是张翔的上级医生,他不发表意见没人敢做声。
“好吧,我试试。”他想先看看老人的脊柱再作下一步决定。
“好,林医生,这个病人的麻醉要是做好了,我让我老婆在全院里给你好好宣传,她是宣传科的。”郑奎诱惑道,其实是怂恿。
“别!别!别!我可是云心月性之人。这个病人是张翔医生主麻的,我只是帮忙而已。”林小北连忙回绝,他不是认怂。帮忙可以,但是责任得分清楚。这个病人即使手术做得再好,这么大年龄,预后难料。
他准备好麻醉包和药品,让张翔帮忙摆体位,待到老人侧过身时,他突然心里暗骂:我艹!
老爷子是个严重的脊柱侧弯!
这可是椎管内麻醉的绝对禁忌症!!
唯一让林小北他感到安慰的是,这位老爷子脊柱的侧弯处在胸4(t4)以上。
这样的优点是穿刺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不会因为脊柱本身的病变而损伤脊神经。当然前提是麻醉医生的操作水平没问题。
但是一个可能的隐患就是局麻药在脊髓腔里扩散受到限制,容易出现“麻醉分离现象”(有一小段区域麻醉效果相当完善,其它节段却感觉正常,通常达不到手术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