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29张衡作地动仪
领兵之将无能,将熊熊一窝,连累了部队的战斗力。

汉顺帝要求大家推荐“武猛(勇猛善战的将领)”。别的宦官都推荐了很多人,只有宦官良贺没有推荐一个人。汉顺帝问他怎么回事?良贺说,我久居深宫,跟外界没有交往,不清楚谁是武猛。并且别人也不见得以得到宦官的推荐为荣。所以,我不想推荐。汉顺帝觉得良贺这个人不错。

但是汉顺帝没有反过来想一想,别的宦官为什么那么积极推荐武猛?他们怎么跟宫外那么熟?

很可能汉顺帝心里也明白,“宦官竞卖恩势”,很多人都托宦官的门路花钱买官。汉顺帝懒得管而已。

花钱买官的人,花了多少钱,肯定想办法十倍百倍地赚回来。

大臣上书汉顺帝反映军队问题,批评军队指挥官贪污成性,欺软怕硬。将领贪污军费势必影响士兵的军饷,进而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将领见到强敌就胆怯,见到普通百姓就欺压,那不仅消灭不了敌人反倒会制造出更多的敌人。

这可能是汉军战斗力越来越差,越来越难以平定叛乱的原因之一。

不仅军队如此,地方也是一样。贪官污吏没事找事,搞出事来又没本事平事。国家不乱才怪呢。

广陵郡(扬州)人张婴聚众数万造反。官兵围剿十几年不能平定。新上任的广陵太守(市长)张纲只身进入张婴的大营招安张婴。两人谈话间,张婴表示:“荒裔愚民,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知其不可久,且以喘息须臾间耳!”意思是说:我们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不堪忍受贪官污吏的欺压,又无处伸冤,才不得不起来造反的。我们就像锅里的鱼,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长久,只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很多百姓造反都是抱着类似想法,官逼得我活不下去了,造反没准能多活一会。

汉顺帝其实是知道吏治已经变坏了,曾派出八路钦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下基层反腐。他挑选“素有威名者”担任巡视组组长,其中就有张纲。

巡视组的任务就是调查地方官是廉洁还是腐败,廉洁的树为典型供大家学习,腐败的就要进行处理。汉顺帝规定,郡以上官员腐败报中央处理,县级以下官员的由钦差现场处理。这话用当前流行语来讲就是,“老虎”我打,“苍蝇”你打。

张纲出京城没走多远不走了,说:“豺狼当路,安问狐狸”?。这意思是说,腐败的根子在上面,我往下跑个什么劲?大老虎在朝里,在地方打再多的苍蝇也没有用。

张纲掉头回京弹劾梁冀。那时梁商已经死了,梁冀接任大将军一职。张纲弹劾梁冀说他就是最大的贪官,贪赃枉法的罪状有十五条之多。

他的奏章在朝廷引起轰动。但结果如何呢?“帝虽知纲言直,不能用也”。汉顺帝知道张纲说的是实话,但不能照办。梁冀是他大舅哥。他拉不下脸办自己的亲戚,就把这事压下了。

“豺狼”有皇帝袒护,“狐狸”也打不下去。“八使所劾奏,多梁冀及宦者亲党;互为请救,事皆寝遏”。八位钦差查出来上报的“狐狸”大多是梁冀或宦官的那条线的。但在梁冀和宦官的包庇下,弹劾也都被搁置。“诏遂令勿考”,汉顺帝亲自下令既往不咎。在这种情况下,反腐行动雷声大雨点小。

张纲打虎不成反遭虎咬。梁冀让他去广陵做太守(市长),一则将他赶出中央,二则找茬办了他。广陵剿匪是个老大难,十几年都没有成果。把张纲派过去,如果依然不能平乱,梁冀就有借口办了他。不言而喻,梁冀不会为张纲剿匪提供任何帮助或支援。

张纲犯险孤身进入张婴大营也是无奈之举。并且他也知道这些所谓的匪之前都是良民,是因为官吏“贪暴”而“怀愤相聚”,相信通过说服能够把他们诏安。

果然,张婴当即答应投降,遣散部众,跟随张纲做官。广陵匪患不废一刀一枪解决了。

朝廷振奋,建议给张纲封侯。但梁冀不同意,这事也就没戏了。

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这就是当时的现状。

汉顺帝在位19年,表现平平。在他执政后期,天下开始大乱。


状态提示:129张衡作地动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