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国往事第二部>第51章第四节社内服务体制

“如何选贤举能,这件事已经很明了了。”负责做记录的写字先生说,“乐正夫人说要问问我们这个社农时如何安排,不知道诸公有什么主意。是每家每户自己耕呢,还是大家共耕村中之地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其中颇有说既然结成一社了,那田就由大家共耕。

虽然一部分农民对共同耕作很热情,但天依还是对此有些隐忧。在场的农户们距离原始村社的时代已经有些年份,而且他们在生活上更适应自给自足的自耕一些。现在突然要重新回到共耕的道路上,天依害怕这种耕作制度会产生一些不安全的要素,在生产上带来影响。

这个念头提出来以后也受到了另外一部分人所反对——他们不能把全部身家都投入进这个社来,这样社员就是在社里的田里务农,不是在自己的田里务农了。他们怕有人会偷懒。

“谁敢偷懒?”有年轻农民吹胡子,“社是大家的社,既然结了这个社,那就要干。谁要是偷懒,谁下辈子是王八生的。”

天依托着下巴。

“就算你这么说,我们也还是想在自己家的地上干一干。干自己的地,心里总是踏实。”坐在角柱边上的中年人说,“我嘴笨,理说不上来,但我就是喜欢。”

“咱们问问夫人的意见。”有和事的长辈制止了他们的争吵,“夫人说怎么耕,咱们就那么耕。”

“那不至于,”乐正绫笑了笑,“我们说话也就是提一个意见,这方面还是大家有经验。我稍微问一下,你们觉得是从前那样一族一块耕地好呢,还是现在散出来大家耕地好?”

“夫人,给自己耕地,累是累了点,但是再苦再累,耕出来的粮食都自己吃。”那中年人说,“咱们先祖可能是合耕的,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可我就是喜欢现在这种耕法。”

乐正绫看了看天依,请她提意见。

“有两条路线。我先说说头一条路,就是继续各种各的土地。不管多不管少,反正今年能打出粮食来,就归自己。”天依抬起袖子,“还是跟从前那样,各人耕各人的。只不过我们办的这个协田社,大家出了社资成了会员,土地是自己的、耕作是自己耕,但是社里需要购买公共的耕牛、犁耙,道路、沟渠、防盗这种单家独户做不了的也由社里办。大家主要是为社里的这两方面提供义务。”

“那我们给社里做什么?头一个问题是,社资如何出?”农民们进而提出这个问题。

“现在朝廷向各家各户征的田赋是多少?是三十税一么?”天依问他们。

“是。”

乐正绫进而说:

“是这样的,在这方面,存在有若干种选择。如果想要社里给每个人更好的福利,想要更多社资强有力地投入生产,大家就可以每年向社里缴纳多一些的社金,譬如十五税一和十税一;如果不想,就和朝廷一样,三十税一。三十税一的话,咱们每年的社资也有一万五,过几年也能到两万。能维持。十五税一的话,社资就是三万,过几年是四万。当然这是不固定的,如果大家想这几年度过创业的日子,裤腰带扎紧一点,就多交多贷;等过几年村里各项事务办好了,田里产量大了,就少交少贷,大家过轻松些。社资的制度和缴纳的比例,我想可以不固定,大家每年多数人决定好了。”

众农民讨论起来。在这方面上社里也存在显著的分歧。有些较宽绰的农夫表示多交些社资没问题,但是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农户则不愿意多交。他们更想让自己在经济上的负担轻一些,好匀出更多力气来应付生活。

“同时,义务不仅仅是出年费,还有承担社里公共的劳动。因为大家种田都困难,有时候需要帮助,同时社里还要修路啊,之类的。所以一家人一年得出一定的日数来参加社里的公共劳动。”

“农忙时候,咱们的田怎么办?”

“这就要分两个情况,农忙和农闲。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是农忙的时候出来给其他农户帮忙的,可以获得两倍的日数;如果是农闲的时候出来给社里干活,比如修渠之类的,就计一日之数。这样只要总的来说,一年干完总日数的公共劳动量即可。”乐正绫区分了农忙和农闲,“而且妇女的劳动也可以计算在劳动日数当中。”

“妇人也可以算?”众人骚动道。

“妇人单打独斗,或许是没有什么力气。但是如果将妇人合起来,让她们也作为男子的一个补充,男子劳动的时候她们来辅助之,能起到很大的效用,也减少丈夫们的压力,能用更多的劳力。”乐正绫解释道,“这个组织起来,往大了可以是全村一块,往小了可以是邻里的几家合起来,今天帮你明天帮我。”

“是,夫人,这我们自然晓得。可是夫人,我们家中多是有小孩的。大家农忙的时候不是没想过让家里的人也商场,可没有慈母带着,小孩怎么办?”农民们抱怨。

“这方面我们就又想到了一个主意,”乐正绫继续说道,“首先我问问你们,这杨村是不是有八户男丁特别不足的家庭?有的是死了,有的是服役了,有的是残废。”

众人向她确认。

“这几户人家原本种田就种不好,土地都是最差最少的,种庄稼也种不多,就快沦为贫农了。现在社里兴了草,听说种草是先在他们这片地上种草,今年他们也没机会种粮。我问一下大家,今年秋


状态提示:第51章第四节社内服务体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