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幽并铁骑>第7章绝地反击2

关靖认为刘政是皇室宗亲,又是汉鲁王的嫡传后裔,刘政的长辈当年又与当今皇帝刘宏的长辈,一向交好感情深厚。

自己既然是蒙刘政赏识征辟为郡从事,担任百石长吏,自己就应该奉刘政为‘荐主’,一生与刘政荣辱同共,休戚相关。

关靖有这种想法,源自于汉朝的出仕制度,在东汉时期,士人们主要通过察举和征辟出仕,察举便是所谓的‘察孝廉,举茂才’。

孝廉是考察人的孝顺廉洁等思想品德,茂才则是后世皆知的秀才,为了避讳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特改称之为‘茂才’。

这些被荐举的人才,经过朝廷的多方考核后,才能任命为郎官,之后再有空缺时,才得以出任地方官员。

东汉末许多有名气的人都是以郎官出任地方,如曹操、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等等,皆是以郎官起步进入官场。

这种荐举制度本来是汉朝极为先进的举荐人才之道,但时日一长便弊端丛生,荐举、征辟之人成为举主和恩主,而被察举者或被征辟者成为举主和恩主的门生故吏。

由于被举荐者若不小心犯有大错,举荐者会受到牵连,以察人不明等受到朝廷责罚,两者之间成为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逐渐勾结成为一个独有的团体。

这些门生故吏大多为了功名利禄,甚至不惜阿谀奉承,肄意谄附,并奉以荐主高额的钱财贿赂,以求能取得举主或荐主的庇护和信任。

而举主和荐主都是大官僚豪阀,他们也与自己的门生故吏,互相结成利益互助的政治集团。

一则是为了增加目己的政冶力量,二则是为了互相庇护遮掩,渐渐形成累世的公卿家族。

如汝南袁氏和河东杨氏及太原王氏等,都是这样的累世官宦家族,数代之中都有人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

这些人又大多是大汉的最大地主,而且几代人都世居朝中高位,门生故吏遍布大汉天下各州郡县,慢慢成为士大夫们认可的精神领袖。

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形态意识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无论在朝堂或地方,甚至在大汉军队中都有门生故吏,遂组成如‘四世三公’的袁阀集团等各大世家豪族。

他们的旁支族人又依靠主家的威慑力,在各种行业中横行霸道,甚至巧取豪夺,己经对官场和人才形成垄断,逐浙成为大汉王朝的最大毒瘤。

而刘政和刚上任的幽州刺史、容丘乡侯,虎威将军刘虞,则与他们不同,刘政和刘虞属于大汉皇室宗亲,在皇家玉牒上有二人的名讳,是正统的皇亲宗室。

在刘政的手下有很多寒门土子和武人,文才和武力极为了得,因为家世寒微无人荐举,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

他们被刘政征辟之后,自愿在右北平郡太守府中担任从事,或在军中担任官职,对刘政这个举荐者以‘恩主’待之。

在这右北平郡内,刘政可谓是军政大权一手掌控,是他的私人政府,无论军事民政都是他一个人掌控言语权。

否则右北平郡的世家豪族,之前为什么对他那样恭谨有礼,心中虽然充满着不满情绪,还都不敢轻易得罪刘政。

之前的刘一成和关靖都属于此类人,而张辽徐晃田畴等也将属于这类人,都是刘政一力提拔出来的寒微之士。

他们看中刘政的底蕴和实力,虽然是在大汉朝的军队中担任军官,但还是以刘政的门生故吏自居。

只要刘政不是过分的昏庸无为,他们一生便不会轻易背叛刘政,另择其主投效于他人门下。

这也是东汉未年独有的特殊政治体系,刘政虽然明白此种弊端,会给大汉朝廷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将来会促使更多的世家豪族,掌控住官场升迁的渠道。

但刘政目前的势力低微,他也不得不暂时施用此方法招揽文臣武将,甚至心中还暗自欣喜不已。

关靖得知刘政要带队伍夜间偷营,出于自己的本身利益,真心劝谏一番后,看到刘政仍然一意孤行,只得应允刘政的要求,下令打开城门,让刘政等近千人一起出城。

城门防守和城内驻守自有刘政任命的军中官员带人把守,民政交与关靖打理,自汉帝刘宏放开党锢,哪个太守会不重用自己心腹亲信,掌控住郡中的各种要职。

关靖看着满怀信心骑在马上准备带队偷袭的刘政,心中不由自主的暗自叹息:‘看来刘太守真的疯癫了,竟然一个老年文人带着军队去偷袭敌人大营。’

‘即使此行顺利成功之后,你的身体那么瘠弱不堪,又如何能够在乱军中赖以生存?就凭那百名护卫能保住刘太守的性命?’

‘这马上偶而失足跌落,怎么把刘太守这么好的一个官员,竟然给摔疯癫了,看来老天也不一定都在保佑好人。’

刘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关靖归属到疯子的行列,他正满腔兴奋的沉浸在如何带领着人马,悄无声息的去偷袭叛军大营,获得极大胜利的意淫中。

只是令手下近千人不解的是,刘太守一个老年文人,却披盔帶甲全身武装,手中还执着一杆用黑漆刷过的铁制长枪。

看枪杆有鹅卵粗细,怎么也有几十斤的重量(汉斤相当于现代的25o克),但拎在太守手中如同无物,兴致来时还耍个枪花,看样子刘太守用之轻而易举。

刘太守身上还背着大弓,佩戴着利于夜射的黑色羽箭,看大弓的样子,想必是四五石的特级大弓。

就凭刘太守瘠薄的


状态提示:第7章绝地反击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