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朝凉韵>第2章身世

“阿福,阿福。”

门外响起了呼唤自己小名的声音,没错这一世王殊有一个元气满满的小名,就叫‘阿福’。

模模糊糊记起,这是村子里面最要好的小伙伴赵三的声音。

赵三一家住在我们隔壁。伴随着呼唤声,门被人推开,强烈的阳光裹着一个瘦削的身影走进了房中。

“阿福,你怎么样了?前面你掉下沙坑,真的把我吓死了。

我们带你回来的时候他们都说你没气了。

前几天我娘说了你醒了我就想来看看你,但是他们都不让。

怎么样今天是不是好很多了。

我告诉你哦,你有几天没去练武了,你肯定现在都不是我的对手了,你知道的他们都说我天生神力。”

听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的乡音,看着眼前这10岁左右的半大孩子。

王殊再次提醒着自己,自己现在也是个半大的孩子。

“阿福,你抓紧养好身子啊。

再过几天宋家就要来村子里面挑人了。

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没有好的师傅教我们。

这是我娘叫我给你带的汤,你抓紧趁热喝了,我还要去照看家里的羊。”

说完,赵三丢下了一个陶罐,就转身一溜烟就跑出去了。

安静的躺了一会,王殊决定还是起来转转。

自从到了这个时代,还没有出门,也没有和诚伯好好聊聊自己的事情。

起身动动腿脚,感觉自己和这幅身体也配合的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身体虽然才刚满10岁,但是明显有锻炼过的痕迹。

在这乱世也许只有一付好身板,才是生存下去的保障。

草草的披上了衣服,这明显有点胡服痕迹的服装,王殊胡乱的穿起来,折腾了半天才勉强摸到了一点门道,把这个套衣服穿好了。

门口有个水缸,低头一看水缸,王殊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相貌。水缸里的自己面色苍白,长相清秀。原来自己长的还行,王殊也算松了一口气。

推开了房门,眼前的一个小院,安安静静,一张胡床摆放在角落。

另外一个院角,一杆大枪,一张角弓,一把石锁。

就在这时候,诚伯推开院门走了进来。

看见王殊站在院中,诚伯远远的就行了一礼:“小郎君,你终于醒了。老奴实是照顾不周,如小郎君有个意外,老奴死后实是无颜面对王家的列祖列宗。”

王殊连忙上去扶起诚伯,“诚伯,你我相依为命,你不必这样,这次遇险也是我自己调皮。这几年我浑浑噩噩,若无你的照看,早就命丧黄泉了。

这次遇险,虽有危险,但是我感觉自己神志顿开,突然很多事情都明白了。往后日子不再浑浑噩噩,往后很多事情都需要诚伯帮我看顾。”

一番大话说完,抓紧紧盯诚伯,王殊心里是真的慌啊。之前一直是一个傻乎乎的孩子,怎么就一下变成正常人了?

王殊生怕诚伯这时梗着脖子大声说一句,“变聪明?我不信。”

还好,忠仆就是忠仆,左右打量自己一会,又摸了摸王殊的额头。发现全须全影,没有损伤,也没有发烧。那小主人变聪明对于诚伯来说更是一个喜讯,自然不会质疑。

这个时代能好好的活下去就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一个孩子由痴傻变的正常,大家也都没必要过分关注。毕竟今日是活蹦乱跳的孩子,明日可能就会没了性命。

其实仔细分析,原来的王殊也不是傻。

按照现代医学来说,是这个孩子有点自闭症,也有点抑郁。

并不是广义上大家认为的那种傻子,只是平时行动有点怪异,话也比较少的原因。

诚伯听到王殊说话,条理清晰,不禁老泪纵横,扑倒地上,放声痛哭。

王殊上前安慰,从诚伯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终于知道自己的现在身体的身份来历和这几年的艰辛。

原来六年前,石虎篡位后赵,中原大乱。

自己全家原为太原王家远支族亲。

家中被乱军所袭,忠仆王诚带着4岁的自己逃了出来,其他家人全部遇难,一路颠沛流离。

可能当时家破之时受了惊吓。自己一直浑浑噩噩,又在逃亡途中遇见一部西行的乞活军众。便与他们一起逃亡至西北投奔了敦煌宋家。

现在整个中原胡族肆虐,汉儿四散奔逃,并州出逃的民众一开始自发组成的乞活军,边战边逃。

几场大战乞活也分裂了多部,王殊所在的这支人少,但是领头的是敦煌宋家远支。

听说整个凉地是北方唯一还在汉人治下的地区,便不辞辛苦千里来投奔,只为一个活路。

走时二千多人,到达敦煌男女老幼不足千人。成年男人几乎战损十之七八,可见一路走来之艰辛。

自己这幅身子,路上一路打熬虽只有10岁,也是弓马纯熟。

这个王殊原来神志不是很清明,但是习武确是奇才。

按照当时说法也是再等2年也可提枪上阵。

有点时候自闭的孩子,就是有点与众不同的技能。

虽为流民组成的乞活军,但是都是并州的商贾,士族,平民组成。

有士族为骨干,原来的并州军为血肉。

这部人马虽为流民,但是一直组织的尽然有序。

部中孩童满7岁,便有专门人教习认字读书,专门人教习弓马武艺。

虽一路走来战损了如此多的人,这也是本部人马始终不乱的重要原因。

这时诚伯开口道:“小郎君


状态提示:第2章身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