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手黑太子>第37章开设大元帅府

看着朱纯杰离开,朱慈烺拿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下喉咙,接着和其他人说话。刚才他已经说了,当务之急就是整顿镇抚和诸营。镇抚怎么整已经交待好了,现在该说说诸营了。

咱们现在有多少兵马?

孙应元答道:殿下,如今天津卫这边有勇卫三营、虎卫一营、龙骑一营、侍卫一营、顺天巡标一营,另有天津镇守诸营约3000人,还有曹化淳从王庆坨带来的壮勇2500人,以及随行而来的勋贵、官员家中的壮勇约有2000人,天津三卫这边总还能募集一些,大约能凑出14000人。另外,天津卫自从万历援朝之役起就是军工重镇,城内有许多工匠,都可以招募起来,为大军打造器械。

朱慈烺点了点头,总算有点力量了,是时候设立一个大元帅府了。

孙应元看着朱慈烺,低声问:殿下想在天津开府?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打铁要趁热!现在朝廷流浪,群臣颠沛,闯逆大军则尾随而至。不正是本宫开大元帅府的天赐良机吗?而且天津这边地形有利,城池坚固,又有卫河通海,可以让咱们停留一段时间,顺便把队伍整理一下。

孙应元点点头,殿下说的也是,只是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开府?

朱慈烺笑道:只是一些想法,说与二位听听吧。他顿了顿,大元帅府是总管天下兵马的,自然要夺兵部之权,必是调兵、统兵、治兵一把抓的衙门。

所以大元帅府之下,应该设有调度、兵政的卫和直接统兵的军这类管属衙门。卫不管统带兵马,军则不管调度和兵政,只管统带兵马作战。

所谓调度,包括选将、调兵、传达令旨、探查内外军情、制订军略方针等事务。所谓兵政,包括募兵、兵饷、兵粮、授田、兵器、官兵的升赏和处分等事务。至于统兵,当然就是直接带兵了,作战、训练等事务都归统兵官管辖。

朱慈烺说的这些,不过就是后世军令、军政分离的管理办法而已。并没有多么高明,但是对于眼下乱成一团的明军指挥管理体系,倒是比较适用的。至少可以理清权责,加强监管,限制军头们的权力。

黄得功、孙应元听朱慈烺说着打算,都微微皱眉。

曹征东也没说什么,他和朱慈烺不熟。倒是李若琏把自己当成了太子心腹,小声提醒道:殿下,咱们这么搞,外镇带兵的总兵官恐怕都不乐意吧?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哪有外镇?现在就一个天津卫,外镇的总兵都得哄着,大元帅府能管的就是天津卫的兵。曹总镇,这是要夺你的权啊!

曹友义听了这话吓一跳,连忙起身就要行礼,却被朱慈烺摆摆手阻挡住。

曹总镇,本宫知道你是忠臣!本宫是信任你的!

曹友义没有下跪,但还是正色道:臣愿为太子和大明效死!

朱慈烺展颜笑道:若我大明的带兵官都能如你这般忠心,何愁大事不成?你是难得的忠臣,本宫肯定是要大用的。

所以大元帅府下设立的军令卫和军政卫的指挥使,就由你和卢九德担任。军令卫掌调度之责,卫帅由曹总镇出任。军政卫管兵政,卫帅由卢九德担当。

另外,天津卫城内诸军,包括本宫的侍卫在内,全部都变成一军,以忠义为军号,称为忠义军。忠义军总兵官由黄得功出任!

朱慈烺接着说:军之下,当有师、团、营、连、排、班等六级。加上军,总共是七个层级。其他部队具体怎么编组,卢九德和曹总镇你们好好商议一番,尽快拟个章程出来。勇卫营的编制,我已经想好了。

师、团、营、连等四级官长都应一正一副,具体名单,由卢九德、孙应元、曹总镇你们三个人去商议拟个大一点的名单出来,每个职位都要有两人可选,由本宫亲自和他们一一谈话,并考察武艺后,然后再决定最终之人选。

以后,勇卫营改名叫勇卫一师,全部使用三三制,每班含正副班长在内有12个火铳兵,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纯火铳连,刀盾兵、枪兵、骑兵、炮兵、运输兵另编,便于以后出现连发步枪出现,即可取缔刀盾兵、枪兵。),连部还有约一个排,含一个通讯班、两个炮班、设卫生兵一名,负责简单战场救治;三个连一个营。

朱慈烺现在搞的这个编制完全是现代的编制,一个标准师加上刀盾兵、辅兵的人数大约二万人左右,为了加大火力输出,每个师再配一个炮兵旅,下设六个炮兵营。这样的一个师,基本可以满足独立作战的要求。

朱慈烺继续说,另外,本宫还让人打造了新式兵器,名叫三棱军刺。黄小宝,把三棱军刺拿来给大家看看。

黄小宝是朱慈烺的贴身服侍的太监他是黄大宝的干儿子,今年才十五岁,非常机灵,心思也缜密。

据《大明会典》记载,在景泰二年(1451年),大明就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6世纪中期,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

在后世的历史上,刺刀产生于1647年的法国军队,那是一个法国的火枪兵嫌一手拿着火铳,另一只手拿着短剑近战很麻烦,就将自己的短剑插在枪口上。就是这样一个心血来潮的发明,就改变了后世战争的模式,所有长枪兵也逐渐失业改行,退出历史舞台了。

三棱军刺刀身呈棱型,对材质的要求低于扁平头的刺刀,从结构上也显得


状态提示:第37章开设大元帅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