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手黑太子>第21章跑路大沽口4

停了片刻后,黄大宝醒悟道,曹公公是来想叫醒太子爷的吧,我这就叫醒小爷,唉,太子才十六岁啊,正是觉多的时候,昨天一天又骑马跑了一百五十里路,肯定是累坏了。我这就叫。

这一觉,朱慈烺睡得真香,当黄三保把他摇醒时,他仍在迷糊,直到黄大宝说了三遍,他才突然警醒,此地非安全之地,闯逆离此不远,趁着安全时间,还是早离是非之地为好。

不得不说,朱慈烺自从被那个老板坑死、魂穿重生之后,对于生死看得很重,好不容易又重活了,不要因为一点小纰漏又挂了,冤不冤啊?想到这里,朱慈烺一激灵翻身起床,在黄大宝侍候下一番洗漱后,神清气爽地接见了冯元飏、曹友义。

臣天津巡抚、右佥都御史冯元飏叩见太子。

臣天津镇守总兵、左都督曹友义叩见太子。

两位爱卿,请起。朱慈烺说,本宫知道,两位爱卿都是我大明的忠臣,所以,赏,黄大宝给每人赏银子一万两;本宫还要对你们两位多说几句,一不轻言询国;二绝不降敌;三敌进我退,若敌势大,天津卫守不住时,本宫允许你俩退入大沽口海外海岛,大沽口有水师,可以接应你们撤退,而敌不善水战、就打不到你;待敌退兵之时,就是你们再次出击的时候;当敌人疲劳之时,就是你们扰敌之日。总结起来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进。

两人立时眼中金光直冒,这是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应该有的见识吗?保存有生力量,时刻准备反击,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太祖给太子托梦了?

这就赏银子了?一赏就是一万两,尼码,太子真好,我虽然是清官,清官就不爱钱了?清官也得过日子不是?但是他俩怎么能知道,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游击战术十二字方针。给钱、还给保存实力的政策,这样的贤太子,不给他卖命?给谁卖命?给那傻货崇祯吗?那自己不是比傻货还要傻货了?

既然有人来接自己,朱慈烺立马决定,吃过早饭立刻出发,并规定吃早饭时间三十分钟,过时不候。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重生之后的朱慈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十分钟后,朱慈烺毫不迟疑翻身上马,动作非常地潇洒,只是在坐上马背后痛得他直咧嘴两条大腿内侧经过昨天一天的骑马奔波,肯定是摩擦出了血泡。

逃亡的大队并不一定要入天津卫城,也可以绕过城池沿卫河而下。沈廷扬和苏观生的一百数十艘海舟正沿河而上,大队只要和他们汇合,就能安全抵达海口大沽。

大沽口那边还有一座港城,是由天津卫水师总兵官管辖的。那里同时还是海运漕粮的堆放地,存放着大量走海路运送来的粮食自打崇祯十五年第三次开封之战后,中原局势就急转直下,输往京城的漕粮转运日益艰难,不得不更多改用海运,由淮安入海,海运至天津大沽口。

而海运和漕运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待风,秋冬多北风,由淮安北上是很困难的。所以就只能等到第二年春天刮起南风时再出海北运。因此崇祯十六年的部分漕粮,一直等到十七年二三月间才运抵大沽。后来又因为战事耽搁了转运,现在仍然堆在大沽。也就是说,大队兵马一旦抵达大沽口,就能依托那里的城池和粮食进行坚持。

另外,天津水师和护粮的壮勇也颇为精锐,不大好对付。如果护卫兵马和水师、壮勇会师,再缩到大沽口城。即使闯王大军都去了也不容易打。

这就是朱慈烺的计策,都说人心难测,谁知道天津卫会不会有什么小猫小狗,知道太子要经过天津卫进行拦截,自己手里的兵,除了勇卫营略为能打些外,其他都是乌何之众,所谓兵贵神速,跑路也是一样,所以,朱慈烺根本不进天津卫,直接绕城池沿卫河而下,只有让他能坐到苏观生的水师座舰上,他才能安心。

卫河,是中国海河水系南运河的支流。因源于春秋时卫地得名,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新乡、鹤壁、安阳,沿途接纳淇河、安阳河等,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卫运河。

作为海河南系支流之一,卫河自南而北,在流经千余里,跨越了今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四省市后,又在天津三岔河口与西北东南流向的北运河衔接,这一水系构成特征不仅扩大了卫河流域的影响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在明清京杭漕运体系中的地位。故在明清的志书中,卫河除了有御河、漳卫河的名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南运河。

朱慈烺的逃亡大队,就是在三岔河口看到沈廷扬和苏观生率领的一百多艘海舟船队。

上了苏观生的座舰,朱慈烺立马要求去座舰最大的舱室,并且点名要一众勋贵大员、沈廷扬和苏观生伴驾同往。

天津卫水师最早在天津,但是后来移驻登州,由登莱海巡道主管,所部的兵将也都在登莱招募。而登莱一带目前还在明军控制下,所以天津水师还算比较可靠。

而且登莱海巡道兼管天津水师的苏观生是个狠人,国子监生入仕。在担任县令时曾遭人诬陷,当时宣称自己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所以得了个三不要老爷的绰号。为官也很有一套,到什么地方都能经营出一番局面。天津水师在他的手中也大有起色,这几年保着宁远饷路从没出过纰漏。

崇祯十六年(1643年),苏观生被调为黄州知府,后改调山东


状态提示:第21章跑路大沽口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